圖中A代表某城市中的一片森林,B為該樹林附近的道路,請回答:
⑴比較A、B兩處的氧氣濃度、溫度、相對濕度、噪聲和塵埃粒子數量(填“>”或“<”)。
①陽光下氧氣濃度:A處 B處;
②夏季正午溫度:A處 B處;
③噪聲:A處 B處;
④相對濕度:A處 B處;
⑤塵埃粒子:A處 B處;
⑵上述事實說明生物能夠 (填“適應”或“影響”)環境。
⑴①陽光下氧氣濃度:A處 > B處;
②夏季正午溫度:A處 < B處;
③噪聲:A處 < B處;
④相對濕度:A處 > B處;
⑤塵埃粒子:A處 < B處;
⑵影響
【解析】
試題分析:(1)①、樹木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樹林里氧氣濃度大,因此陽光下氧氣濃度:A處>B處;
②、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熱量,使氣溫降低,因此夏季正午溫度:A處<B處;
③、森林之中的主體,樹木的狀態,成蓬松結構分布的樹葉,中間有很大的間隙,樹葉與樹葉之間的間隙可以有效的吸收噪聲,另外樹葉的朝向在風的作用下肆意翻轉,同時,粗大的樹干和茂密的樹枝,消散了聲音,然后使部分聲音沿著樹枝和樹干傳導到地下被吸收掉,因此,樹林能消除噪音,故噪聲:A處<B處;
④、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騰作用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因此相對濕度:A處>B處;
⑤、森林有過濾和吸收作用,減少空氣中的灰塵,樹木能夠阻擋、過濾和吸附空氣中的灰塵,濃密的樹葉使風速降低,稍大顆粒的灰塵沉降下來,樹葉表面的細茸毛能粘附較小顆粒的灰塵,樹葉上的灰塵經過風吹雨打的清洗后又恢復了它的吸塵作用,所以塵埃粒子:A處<B處;
(2)上述事實說明生物能夠影響環境。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點評: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森林的作用,解答時可以從森林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減弱噪聲、凈化空氣方面來切入,關鍵是理解森林的生態價值。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3屆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四校八年級下學期第三次聯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圖中A代表某城市中的一片森林,B為該樹林附近的道路,請回答:
⑴比較A、B兩處的氧氣濃度、溫度、相對濕度、噪聲和塵埃粒子數量(填“>”或“<”)。
①陽光下氧氣濃度:A處 B處;
②夏季正午溫度:A處 B處;
③噪聲:A處 B處;
④相對濕度:A處 B處;
⑤塵埃粒子:A處 B處;
⑵上述事實說明生物能夠 (填“適應”或“影響”)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溪橋鎮四校八年級(下)第三次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2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