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流感易爆發的季節,要盡早給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做好消毒、清淡飲食等工作,這是屬于( )
A. 切斷傳播途徑B. 控制傳染源
C. 清除病原體D. 保護易感者
【答案】A
【解析】
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病原體指能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傳染病若能流行起來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節,所以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叫傳播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接觸傳播、經水傳播等。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流感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因此,在流感易爆發的季節,要盡早給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做好消毒、清淡飲食等工作,這是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故選:A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2年初,廣東某鎮發生了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肝”感染事件。據調查,感染丙肝的居民都曾到未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鎮衛生所打過針。由此推斷( )
A.帶毒針頭是丙肝的傳染源B.丙肝屬于血液傳染病
C.丙肝和肺結核的病原體具有相同的結構D.丙肝與甲型肝炎的傳播途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腔腸動物,下列哪一項是錯的 ( )
A.珊瑚蟲、海葵、海蜇是腔腸動物
B.腔腸動物一般是脊椎動物
C.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和食物殘渣都由口進出
D.都是生活在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法國一科學家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時,進行了如下實驗:把供實驗用的綿羊分為甲、乙兩組。甲組綿羊用病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體注射,它們感染后沒有發病,乙組沒進行注射。10天后,對甲、乙兩組綿羊同時進行注射毒性極強的炭疽病病原菌,經過一段時間后,甲組的綿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組的綿羊全部死亡。請分析回答:
(1)實驗中甲組綿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沒有發病,這種免疫是____________,屬于人體防御病原體的第____________道防線。
(2)甲組綿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削弱的炭疽病原菌,它進入羊體作為______起作用,使體內產生具有免疫力的物質,這種物質的化學成分是______。
(3)甲組綿羊在實驗中是____________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中,對實驗中的試管要置于37℃溫水中一定時間產生了疑問,于是取了等量的三小份饅頭碎屑,設計如下實驗方案進一步探究:
試管 | 加入的物質 | 處理 | 溫度 | 時間(分鐘) | 加碘液后的現象 |
① | 饅頭碎屑+2mL唾液 | 攪拌 | 37℃ | 10 | 不變藍 |
② | 饅頭碎屑+2mL唾液 | 攪拌 | 80℃ | 10 | 變藍 |
③ | 饅頭碎屑+2mL唾液 | 攪拌 | 0℃ | 10 | 變藍 |
(1)根據實驗現象判斷: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發揮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______)
(2)“攪拌”相當于口腔中舌頭的作用。(________)
(3)假如①號試管只水浴3分鐘便取出并滴加碘液,預測該實驗現象是變藍(_____)
(4)通過探究活動,你認為吃飯時應該A(________)
A.狼吞虎咽 B.細嚼慢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免疫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對于遺傳病,免疫功能有很強的修復能力
B. 免疫對傳染病有防御作用
C. 免疫功能可清除人體衰老的、死亡的或損傷的細胞
D. 免疫功能可識別并清除癌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久置空氣中的烤面包片,難以生出霉菌。某同學觀察到這一現象,提出: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嗎?這屬于實驗法研究步驟中的( )
A.作出假設B.提出問題C.實施計劃D.得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脊椎動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兩棲動物的生殖己經擺脫了水的束縛
B. 爬行類是真正陸生動物
C. 爬行類的體表一般覆蓋著鱗片或甲,在陸地上產卵
D. 哺乳動物具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白居易描寫蓮的詩句“月月葉換葉,年年根生根”。根據你對蓮的了解,詩中說的蓮的繁殖方法是
A. 種子生殖B. 營養生殖C. 出芽生殖D. 有性生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