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操作 | 需要測定的數據 | |
反應前 | 裝置E和F中依次盛有 濃H2SO4(或無水CuSO4) 濃H2SO4(或無水CuSO4) 、NaOH溶液 NaOH溶液 . |
分別稱量吸收燃燒產物前裝置E和F的質量 分別稱量吸收燃燒產物前裝置E和F的質量 . |
反應后 | 將裝置E和F從整套裝置中拆卸下來. | 分別稱量吸收燃燒產物后裝置E和F的質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資料:Na2CO3溶液可以與中性的CaCl2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1)關閉止水夾K2,打開止水夾K1,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B裝置中裝入稀鹽酸,使其浸沒大理石后關閉分液漏斗活塞.B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A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2)當B裝置中的物質仍在反應時,關閉止水夾K1,打開止水夾K2.一段時間后觀察到:B裝置中反應逐漸停止;C裝置中溶液由紅色逐漸褪為無色,此時C裝置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為 NaCl、CaCl2、酚酞 NaCl、CaCl2、酚酞 ;D裝置中液面上升,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為紅色,其中液面上升的根本原因是B裝置中產生CO2壓強增大,將底部液體壓入到C中,導致C中壓強也增大,將溶液壓入到D中,液面上升 B裝置中產生CO2壓強增大,將底部液體壓入到C中,導致C中壓強也增大,將溶液壓入到D中,液面上升 ,此時D裝置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質NaCl,原因是B中CaCl2通過C部分進入D裝置中與Na2CO3反應生成NaCl;B裝置中稀鹽酸進入C裝置和NaOH反應生成NaCl,部分進入D裝置 B中CaCl2通過C部分進入D裝置中與Na2CO3反應生成NaCl;B裝置中稀鹽酸進入C裝置和NaOH反應生成NaCl,部分進入D裝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13?豐臺區二模)實驗小組在研究酸的化學性質時,做了如圖所示5個實驗. ![]() (1)實驗后,某試管中溶液呈淺綠色,該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HCl+Fe=FeCl2+H2↑ 2HCl+Fe=FeCl2+H2↑ .(2)實驗后,向某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變紅,再向此試管中加稀鹽酸,只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據此推斷,該試管中最初發生的反應可能為 NaOH+HCl=NaCl+H2O,2HCl+Ca(OH)2═CaCl2+2H2O NaOH+HCl=NaCl+H2O,2HCl+Ca(OH)2═CaCl2+2H2O .(3)將(2)反應后的溶液,與上述五支試管中某試管反應后的溶液混合,看到先產生氣體,后出現沉淀.則混合前兩試管溶液中,溶質分別為 CaCl2HCl CaCl2HCl 、Na2CO3NaCl Na2CO3NaCl ,混合后溶液中溶質可能為Na2CO3、NaCl或(CaCl2、NaCl)或(NaCl) Na2CO3、NaCl或(CaCl2、NaCl)或(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版權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權,請作者速來函告知,我們將盡快處理,聯系qq:3310059649。 ICP備案序號: 滬ICP備07509807號-10 鄂公網安備420185020008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