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化學離不開實驗和科學探究。
【實驗活動一】甲、乙兩位同學用下圖所示的裝置定量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已知廣口瓶中空氣體積為250mL(已扣除瓶塞和瓶中水所占體積)
(1)I.①他們實驗過程如下:
②用彈簧夾夾住橡膠管后,將燃燒匙中紅磷在酒精燈上點燃后伸入集氣瓶中,并將導管伸入裝有100mL水的量筒中。
③過一段時間后,打開彈簧夾,等到水不再進入廣口瓶時,從量筒中取出導管,記錄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
④甲同學記錄量筒中水的體積為55mL,乙同學記錄量筒中水的體積為44mL。
(2)Ⅱ.仔細閱讀以上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①將上述實驗過程的第一步補充完整:
②紅磷在瓶內燃燒現象是發生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為
③甲同學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 乙同學測出的氧氣的含量偏(填大或小)
④導致甲同學實驗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①紅磷的量不足 ②實驗過程中,沒夾緊彈簧夾
③裝置未完全冷卻就打開彈簧夾 ④點燃紅磷后,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太慢
(3)【實驗與交流】在老師的指導下,甲乙兩位同學又重復幾次該實驗,測出了比較準確的數據。
甲同學提出在不改變其他條件的情況下,能否用木炭代替紅磷做這個實驗呢?
乙同學認為不行,原因是。
(4)【拓展延伸】甲乙兩位同學查閱資料知道紅色的銅絲也能跟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黑色的氧化銅固體。根據此反應原理,他們猜想能否用銅絲準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呢?于是進行了實驗活動二,裝置如圖2。
【實驗活動二】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內共有50 mL空氣,然后給裝有銅絲的玻璃 管加熱。同時交替推動兩個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內的黑色固體較長時間內無進一步變化時停止。停止加熱,冷至室溫,讀出殘留的注射器里氣體的體積,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21%。
仔細閱讀以上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①在實驗的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的目的是。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②從保護環境角度考慮,與用紅磷燃燒的方法相比,用加熱銅絲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主要優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奇同學發現家里藥箱中有一瓶無色液體,為了探究它是何種物質,他做了如下實驗:
① 此液體編號為A,在液體A中加入藍色溶液 C(催化劑),稍微振蕩,在常溫下就能
迅速產生氣體B,且產生了常溫下為液體的純凈物D; ② 將氣體B收集起來,將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入盛有氣體B的集氣瓶中,小木條復燃。 ③把淡黃色粉末E點燃后放入盛有氣體B的集氣瓶中,E能劇烈燃燒,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F。④把黑色固體G點燃后伸入盛有氣體B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H。請根據小奇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各物質的名稱或化學符號:
A , D , E , F。
(2)寫出④中發生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并注明基本反應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以下裝置探究氣體的制取及性質。請結合下圖回答有關題:
(1)寫出裝置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②
(2)實驗室利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氧氣應選擇的發生裝置為(填字母),若要獲得較純凈的氧氣,應選擇的收集裝置是(填字母),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為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發生裝置是(填序號),裝置應進行的改進是 , 作用是寫出高錳酸鉀制氧氣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
(4)查閱資料:①實驗室可以在常溫下將石灰石固體和稀鹽酸(液態)混合制取二氧化碳氣體;②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氣味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溶于水的氣體。根據以上信息推測: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從A~E中可以選擇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組合是。若用F裝置來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可以從(填“c”或“d”)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類推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以下類推正確的是( )
A. 燃燒過程中伴隨著發光放熱,所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燃燒
B. 分子、原子均是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所以物質均由分子、原子構成
C. 點燃氫氣、甲烷前需要驗純,所以點燃可燃性氣體前都需要驗純
D. 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銹蝕,所以金屬在潮濕的空氣中均易銹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變化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A. 食鹽逐漸溶解在水中
B. 潮濕的衣服在陽光下曬干
C. 空氣液化后再蒸發得到氣態的氮氣和液態氧氣
D. 蠟燭燃燒后,越來越短,最終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做了一個夢,夢幻自己能縮身,甚至能縮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報告了見聞.他的報告不正確的是( )
A. 水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 水分子之間有間隙
C. 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兩個氫原子構成
D. 電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氫氣和氧氣分離開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