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2018屆九年級元月調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分子和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化學變化中分子的數目一定發生變化
B.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C. 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
D. 原子可構成分子,但不能構成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2018屆九年級元月調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可用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 B. 過濾可降低水的硬度
C. 自然界中的水經沉淀、過濾、吸附后變為純水 D. 電解水得到的氫氣和氧氣質量比約為 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2018屆九年級元月調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從石墨中剝離出來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構成的晶體,只有一層碳原子厚度,是目前發現的最薄新型納米材料,強度大、導電性能好。科學家預言石墨烯將“徹底改變 21 世紀”。關于石墨和石墨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石墨烯是一種化合物
B. 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 價
C. 構成兩種物質的碳原子的結構不同
D. 兩種物質都能與氧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2018屆九年級元月調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圖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說法中錯. 誤. 的 是
A. 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化合反應
B. 參加反應的分子個數比為 1:1
C. 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
D. 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比為 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2018屆九年級元月調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有關下圖中甲、乙、丙、丁所示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甲實驗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B. 乙實驗用于探究分子不斷運動,可證明濃氨水具有揮發性,還可達到節約藥品,減少對空氣污染的目的
C. 丙實驗用于探究蠟燭燃燒的產物,可證明只有二氧化碳生成,該實驗有利于石蠟充分燃燒,防止生成黑煙,實驗現象更明顯
D. 丁實驗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既可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2018屆九年級元月調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等質量的 O2 和 O3 所含氧原子數目相同;
②含有氧元素的物質都是氧化物;
③實驗室可以選擇鐵絲或紅磷用燃燒法除去空氣中的氧氣得到較純凈的氮氣;
④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
⑤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⑥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⑦一種元素在同一種化合物中可能顯不同的化合價。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④⑦ D. ③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2018屆九年級元月調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人們通過“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茶葉等傳入西方,又將西方的寶石等帶入中國。新鮮的茶葉中富含維生素 C(C6H8O6),維生素 C 由三種_____組成;某寶石的成分復雜,其所含的 Al2O3 中,Al 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價,Al、O 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2018屆九年級元月調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氧氣是人類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物質。請回答以下與氧氣有關的問題:
(1)氧氣由氧元素組成。如圖 1 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圖 2 是該元素形成的一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數為____, 圖 2 所示粒子符號為____。
(2)水通電后可分解產生氧氣。下圖是水分解過程中微粒變化的示意圖,它們在化學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為____(用字母表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2018屆九年級元月調考化學試卷 題型:推斷題
甲、乙、丙、丁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都含有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且在自然界中可以實現乙和丁的循環。它們之間部分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
請推斷:
(1)若乙是單質,則丁的化學式為____。由乙→甲的反應一定是____(填字母序號)。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氧化反應 D.有放熱現象發生
(2)若乙是化合物,且甲由兩種元素組成,則甲通常的用途之一是____。
(3)若乙是化合物,且甲由三種元素組成,則甲→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