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陜西省2018屆九年級第三次適應性訓練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化學課上我們曾經觀察過如圖所示的實驗。
(1)實驗中,銅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燒,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2)該實驗主要利用了銅片良好的 性。燃著的白磷熄滅后,去掉銅片上的白色固體,可看到銅片表面變黑.該黑色物質是 (填化學式)。
⑶燒杯中的水在實驗中沒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號)。
A.作反應物 B.隔絕空氣 C.升高溫度
(1)4P + 5O2=2P2O5;(2)導熱;CuO; (3)A 【解析】由題中信息知,﹙1)實驗中,銅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燒,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是4P+5O2 2P2O5 。 (2)該實驗主要利用了銅片良好的導熱性,燃著的白磷熄滅后,去掉銅片上的白色固體,可看到銅片表面變黑,該黑色物質是CuO;(3)燒杯中的水在實驗中沒有起到的作用是A.作反應物。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燃燒條件的探究。...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陜西省2018屆九年級第三次適應性訓練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構建知識網絡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圖是不同物質間相互轉化關系圖。其中 A、B、C、D屬于不同類別的物質,且都含有銅元素,B為黑色粉末,C為紅色粉末。“→”表示一種物質一步轉化成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未標出),請回答問題:
(1)C的化學式 ,A的化學式 ;
(2)寫出由B生成硫酸銅的化學方程式 ;
(3)在該知識網絡所涉及的化學反應中,可以歸納出能與鹽發生反應的物質類別有 ____________ 。
A單質 B氧化物 C酸 D堿 E鹽
(1)Cu Cu(OH)2(2)CuO+H2SO4==CuSO4+H2O(3)A D E 【解析】試題分析:框圖式的推斷題,抓住一些特殊的反應現象、特殊的性質及特殊的反應條件等級題目的“題眼”,該題的題眼A、B、C、D屬于不同類別的物質,且都含有銅元素,B為黑色粉末,可判斷為氧化銅,屬于氧化物,C為紅色粉末,則為銅,屬于單質,故可判斷D應為硝酸銅,而A應為氫氧化銅 (1)C為銅,化學式...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陜西省2018屆九年級第三次適應性訓練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如圖是實驗室抽取常見氣體及檢驗相關性質的裝置圖,據圖回答問題。
(1)指出②裝置中標號儀器的名稱:X_______。
(2)用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時,需要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填裝置標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常用加熱無水醋酸鈉與堿石灰固體混合物來制取甲烷氣體,要制取并收集甲烷,可選用的發生,收集裝置的組合可以有_________(填序號)。
分液漏斗 ② 2H2O2H2O+O2↑ ①③或①④ 【解析】(1)X是分液漏斗。(2)用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選擇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O2↑。(3)加熱固體制取氣體,選擇發生裝置①,甲烷難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可選擇收集裝置④,甲烷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可選擇收集裝置③,故選①③或①④。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陜西省2018屆九年級第三次適應性訓練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某班同學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進行中和反應實驗:
(1)甲同學在燒杯中加入約5 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無色_______溶液,此時溶液呈紅色,接著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再用玻璃棒攪拌,發現溶液變為無色,于是他得出兩者恰好中和的結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對甲同學的結論提出了質疑,并對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
【實驗探究】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_____________ 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覺得不合理的是________。
為了驗證另外兩種猜想,乙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水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 _____________ | 猜想二成立 |
【反思交流】實驗結束后,廢液處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酚酞 NaOH+HCl===NaCl+H20 NaCl和HCl 三 有氣泡產生 將廢液倒入廢液缸中進行集中處理后再排放 【解析】(1)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遇酚酞溶液變紅,故加入的試劑是酚酞。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0 (2)【實驗探究】如果反應中鹽酸過量,溶質是NaCl和HCl,反應中滴加了酚酞溶液,酚酞溶液遇堿性溶液變紅,而反應后溶液顯無色,...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陜西省2018屆九年級第三次適應性訓練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實驗室有一瓶固體燒堿因吸收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部分變質,現要測定其純度,稱取該燒堿樣品5克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氯化鋇溶液至沉淀完全,反應過程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所用氯化鋇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請計算:
(1)該反應生成的沉淀為_______色。
(2)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_________。
白 78.8%。 【解析】(1)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在空氣中久置易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而變質,氫氧化鈉不與氯化鋇反應,碳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 (2)由圖示可知,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的質量為1.97g,設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 BaCl2 + Na2CO3 == BaCO3↓+ 2NaCl 106 197 x 1.97g =,解得x=1.0...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福建省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2017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A. 工業廢水處理后再排放 B. 使用共享自行車代替汽車出行
C. 開發利用各種清潔能源 D. 大量使用農藥提高家作物產量
D 【解析】A.工業廢水處理后再排放,有利于環保,故A正確;B.使用共享自行車代替汽車出行,可以提倡,有利于環保,故B正確;C. 開發利用各種清潔能源,故C正確;D.適量使用農藥化肥提高農作物產量,不可大量使用,故D錯誤。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福建省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生活與化學有著密切的聯系,以下敘述中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A. 蠟炬成灰淚始干 B. 吃進的食物一斷時間后被消化了
C. 淋雨后,自行車生了銹 D. 水放進冰箱一斷時間后結冰
D 【解析】A、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屬于化學變化,錯誤;B、吃進的食物一斷時間后被消化,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錯誤;C、自行車生銹過程中有新物質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錯誤;D、水結成冰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只是水的狀態發生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福建省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2017年3月22日,備受永春人民矚目的興泉鐵路永春段天馬山隧道正式動工建設。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列車將在永春大地上呼嘯奔馳,修建高鐵廣泛使用金屬材料,下列不屬于合金的是
A. 錳鋼 B. 生鐵 C. 氧化鐵 D. 硬鋁
C 【解析】A、錳鋼是鋼的一種,是鐵的合金,錯誤;B、生鐵是鐵的合金,錯誤;C、氧化鐵是鐵的氧化物,不是鐵的合金,正確;D、硬鋁是鋁的合金,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福建省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以下符號書寫正確的是 ( )
A.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SO2 B. 兩個氮分子:2N2
C. 三個氫原子:H3 D. 正二價的鎂元素:Mg2+
B 【解析】A.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CO2 ,故A錯誤;B.兩個氮分子:2N2,故B正確;C. 三個氫原子:3H,故C錯誤;D. 正二價的鎂元素: ,故D錯誤。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福建省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欲配制10.0%的NaCI溶液50g,部分操作如下圖所示,正確的是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驟是:計算、稱量、溶解、裝瓶。A、取用固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錯誤;B、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時要“左物右碼”,錯誤;C、讀取液體的體積,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錯誤;D、裝瓶后要貼好標簽,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