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硫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會造成空氣污染.為避免二氧化硫污染空氣,某教師對教材中“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進行了改進與創新,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①B裝置是燃燒匙固定在帶有A導管的單塞上,硬質玻璃管透光性好,不影響實驗現象的觀察;
②C裝置的廣口瓶中盛放氫氧化鈉溶液可 吸收二氧化硫氣體,避免污染;
③打開D裝置中的閥門,氣體就會從左向右依次進入裝置.
【實驗過程】
步驟一:將硫粉放在燃燒匙上,在空氣中點燃后,迅速伸入硬質玻璃管內(如圖B裝置),打開閥門,觀察硫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
步驟二:將導管a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如圖A裝置),觀察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
【交流討論】
(1)氫氧化鈉溶液吸收SO
2氣體的反應原 理是2NaOH+S0
2=Na
2S0
3+H
20(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氣流能從左向右作定向流動的原因是水位下降,壓強減小,形成內外壓強差;
【拓展應用】
小芳同學認為,運用該裝置設計原理,還能進行其它有毒氣體的實驗,同樣能達到避免污染的目的.于是設計了圖乙實驗裝置,用以完成“CO還原氧化銅”實驗.

(3)圖乙D裝置在實驗中除了形成氣體定向流動外,還有的用途是儲存氣體(或收集氣體);
(4)實驗時,小芳同學先打開止水夾K
1和閥門,過一會兒再點燃酒精燈,她這樣操作的目的是排盡裝置中的空氣,防止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