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8年河北省滿城縣,在竇綰墓出土一件罕見的藝術珍品─“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長信宮’鎏金銅燈”(如圖),它通高48厘米.整個燈造型為宮女跪坐持燈,由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燈罩六部分分別鑄造組合而成,通體鎏金.燈盤、燈座及執(zhí)燈宮女的右臂等部分都可拆卸,燈盤、燈罩可轉動開合,以調(diào)節(jié)亮度和角度.宮女的雙臂安排得極為自然,右臂袖口即為燈的煙管,與身軀相通,體內(nèi)空腔,無底,煙炱通過右臂進人體內(nèi),以保持室內(nèi)清潔.左臂起著支承燈座的作用.查閱資料:鎏金的裝飾工藝技術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已出現(xiàn).制作上是將金和水銀(汞)合成金汞齊,涂在銅器表面,然后加熱使水銀蒸發(fā),金就附著在器表上不脫.
試回答:
(1)鎏金銅是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西漢“長信宮”鎏金銅燈,歷經(jīng)兩千年出土還能保持器物表面熠熠生輝,光鮮非常.證明金的
(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填“活潑”或“不活潑”).
(3)燈盤、燈罩轉動,通風口變小,燈光亮度變暗;通風口變大,燈光亮度變亮.為什么?
.
(4)保護環(huán)境,古代人民就非常重視.圖中“西漢‘長信宮’鎏金銅燈”是如何將廢氣及煙灰收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