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四川省德陽市2007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059
小兵和小東是某校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的成員,他們在查閱資料時,發現單質碳能夠在高溫時與金屬氧化物反應得到金屬單質.于是,他們用木炭與CuO進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動.請你參與他們的這次活動,并解決的關問題:
[提出問題]
木碳與氧化銅反應除生成單質銅外,另一種生成物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
(1)可能是CO.
(2)可能是CO2.
[設計實驗方案]
(1)檢驗CO2的方法是________.
(2)為了檢驗CO,他們設計的方案是:把小動物放在收集的氣體中,觀察能否存活.后經充分研究后,認為此方案不可行,其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__.
他們在互聯網上用Google收集到這樣一條信息:把濾紙浸泡在磷鉬酸和氯化鈀的黃色混合溶液中制成的試紙遇CO立即變成藍色,而遇CO2不變色.
[實驗與結論]設計的實驗裝置圖如下:
[反思與評價]
如果A裝置中的試管口高于試管底部,在實驗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四川省達州市2007年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059
為了探究物質在化學變化時,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總質量與生成物總質量是否相等.某校甲、乙兩個興趣小組分別設計了如下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
{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如圖所示,甲小組把盛有適量CuSO4溶液的小試管放入盛有石灰水的燒杯中,乙小組把盛有適量Na2CO3溶液的小試管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然后將燒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碼平衡;接著取下燒杯并將其傾斜,使試管同和燒杯內的兩種溶液混合發生反應,待反應后再把燒杯放到天平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根據要求,請回答:
[實驗現象]反應后,甲小組的天平指針指向刻度盤的________,乙小組的天平指針指向刻度盤的________(選填“左邊”、“右邊”或“中間”)
[解釋與結論]甲小組的結論為:________________;乙小組的解釋為:________________.
[反思與評價]比較兩個小組的實驗設計,若使用的試劑不變,應改進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由此,你將得出新的結論:探究或驗證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系時,若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四川省達州市2007年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059
為了研究煉鐵原理,我市某校九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小組按下圖所示,用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進行實驗,現請你一起參與.
(1)該實驗開始時,要先通一會兒一氧化碳再加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硬質玻璃管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反應停止后,同學們對冷卻后玻璃管內固體物質的組成成分產生了興趣,大家紛紛提出自己的猜想.請將你的猜想寫出: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宿遷市2006年初中畢業暨升學考試化學部分 題型:059
化學興趣小組的三位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
(1)貝貝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________;
(2)芳芳點燃蠟燭,觀察到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圖)約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填“a”、“b”或“c”)處最先碳化.結論:蠟燭火焰的________溫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蠟燭燃燒的過程中,發現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你認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適的是( )
A.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象
B.查找資料,了解石蠟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體是什么
C.認為與本次實驗目的無關,不予理睬
D.詢問老師或同學,討論生成黑色物質的原因
(4)三位同學在探究的過程中,將短玻璃導管插入焰心,發現另一端也可以點燃.
[提出問題]導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氣體,氣體成分可能會是什么呢?
[猜 想]貝貝認為:可能是蠟燭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CO
芳芳認為:可能是蠟燭受熱后產生的石蠟蒸氣
婷婷認為:可能以上兩種情況都有
[實驗方案]
換一根較長的導管,并用冷的濕毛巾包住導管,然后在導管另一端做點火實驗.
[現象與結論]
如果觀察到________現象,則貝貝的猜想正確;
如果觀察到________現象,則芳芳的猜想正確;
如果觀察到________現象,則婷婷的猜想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2006年中考理科綜合試卷化學試題 題型:059
要從BaCl2和NaOH混合固體中獲得純凈的BaCl2,設計方案如下:
(1)方案一:將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過濾、蒸干.該方案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將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再加入適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蒸干.該方案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
(3)合理的方案是:將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先用適量試劑①把BaCl2轉化為含鋇不溶物,過濾;再用足量試劑②將不溶物轉化為BaCl2溶液,蒸干.所用試劑①和試劑②依次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6年四川省自貢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化學試題(非課程改革卷) 題型:059
合理利用化學反應可以造福人類.請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在括號中注明反應的基本類型(化合、分解、置換、復分解):
(1)利用氧化鈣作食品干燥劑吸收水分________;
(2)利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石油產品中的殘余硫酸________( )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6年湖北省黃岡市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理科綜合試題(化學部分)(課改區) 題型:059
下面是學習了化學第二單元課題3后,進行“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和氧氣性質”的探究,請你回憶并回答下列探究內容:
(1)制取并收集兩瓶氧氣時,我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儀器和藥品.
(2)制取操作過程中,氧氣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熱時,我是先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
(3)做氧氣的性質探究時,我用了如下圖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內容是________.C操作,為了使________與氧氣完全反應,我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D操作用燒杯傾倒的液體是________,得出的探究結論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學試題 題型:059
小林仔細閱讀加碘自然鹽包裝袋上的說明(部分說明如下圖所示),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并進行實驗探究.
問題一:食鹽加碘可以有效地預防________
問題二:食鹽是比較穩定的,而說明中強調“防熱”是否因為受熱會造成碘的損失?
實驗一:探究溫度對碘損失率的影響
老師指導他們將一定濃度的碘酸鉀溶液分成5等份,于不同溫度下加熱十分鐘后,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測定碘酸鉀濃度,計算碘損失率并記錄如下: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
實驗后,小林建議媽媽燒菜時最好是菜出鍋前再放碘鹽.
問題三:燒菜時加醋對碘的損失率是否也有影響?
實驗二:探究酸堿性對碘損失率的影響
(1)此組對照實驗,要控制在碘酸鉀溶液的濃度和質量、加熱的________和________均相同,溶液的________不同的條件下進行.
(2)實驗中需要調節溶液的酸堿性,下列物質不能選用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氫氧化鈉 B.純堿粉末 C.食鹽晶體 D.食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學試題 題型:05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年四川省達州市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059
小亮在做“鹽酸中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時,滴加鹽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劑,導致無法判斷該中和反應進行的程度.于是他對所得溶液的酸堿性進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堿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堿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還可能呈________性.
[實驗驗證]
[分析與思考]
(1)若溶液呈堿性,則溶液中使其呈堿性的離子是________(填寫微粒符號),為避免堿性溶液污染環境,小亮對所得溶液進行了如下處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產生沉淀為止.然后過濾,把濾液倒入蒸發皿中加熱,得到氯化鈉晶體,該過程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若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為了進一步確定溶液的酸堿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樣,加入碳酸鈉溶液,若觀察到________,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若無明顯現象,則呈中性.
方案二:取樣,加入金屬鋅,若有所泡產生,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若無明顯現象,則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