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來制取、收集氣體。請回答以下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可選用的裝置組合為____(填字母序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裝置的選擇是由氣體的性質決定的,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一定具有的性質有_______(填數字序號)。
①易溶于水 ②難溶于水 ③不與水反應
④密度與空氣接近 ⑤常溫下可與空氣中某成分反應 ⑥有毒,是一種大氣污染物
(3)實驗室要制取CO2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______(填字母序號)。某同學取一定濃度鹽酸與石灰石在一個密閉性良好的裝置里反應,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終未見渾濁,造成此現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4)化學反應可控制才能更好地為人類造福,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反應的條件、藥品用量、改進裝置等途徑來達到控制反應的目的.常溫下塊狀電石(CaC2)與水反應生成乙炔 (C2H2)氣體和氫氧化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室制取乙炔時,須嚴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劇烈反應放熱引起裝置炸裂.圖中適合制取乙炔氣體的發生裝置有 __________(填裝置序號)。
(5)焦亞硫酸鈉(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劑之一。某研究小組進行如下實驗:采用下圖裝置(實驗前已除盡裝置內的空氣)制取Na2S2O5。
①裝置I中產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H2SO4(濃)+Na2SO3═Na2SO4+SO2↑+H2O。
裝置Ⅱ中生成Na2S2O5晶體發生的是化合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②要從裝置Ⅱ中獲得已析出的晶體,可采取的分離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③該實驗開始滴加濃硫酸時,應先除盡裝置內的空氣。若忘記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產品中會混有Na2SO4雜質。這與O2的__________有關。(填寫化學性質)
④裝置Ⅲ用于處理尾氣,可選用的最合理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為_____________ (填序號)。
【答案】 長頸漏斗 AD或AE 2KClO3===2KCl+3O2 ↑ 2、3 B 鹽酸濃度較大,導致二氧化碳中混有鹽酸揮發出的HCl氣體(合理即可) CaC2+2H2O==Ca(OH)2+C2H2↑ C Na2SO3+SO2===Na2S2O5 過濾 氧化 d
【解析】(1)儀器a是長頸漏斗;
(2)如果用氯酸鉀制氧氣就需要加熱,故選發生裝置A,氧氣不易溶于水,也不與水反應,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也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化學方程式為:2KClO32KCl+3O2↑;
(3)實驗室要制取CO2藥品是石灰石與稀鹽酸,是固液常溫型,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B或C,由于濃鹽酸的揮發性,用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可能優先與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如果將氫氧化鈣耗盡,二氧化碳將不能使石灰水變渾濁;
(4)制取乙炔氣體,是在常溫下用塊狀電石與水反應,即固體和液體的反應;又因為該反應必須嚴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劇烈反應放熱引起發生裝置炸裂,所以應選用裝置C,C裝置加液體的是注射器,可控制加水的速度,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2+2H2O=C2H2↑+Ca(OH)2;
(5)①亞硫酸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焦硫酸鈉,化學方程式為:Na2SO3+SO2=Na2S2O5;
②裝置Ⅱ中獲得已析出的晶體,分離固體與液態,應采取過濾進行分離;
③該實驗開始滴加濃硫酸時,應先除盡裝置內的空氣,是為了防止Na2S2O5被氧化成Na2SO4,這里反映了氧氣的氧化性;
④a.裝置應將導管深入氨水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但為密閉環境,裝置內壓強增大易產生安全事故,故錯誤;
b.該裝置吸收二氧化硫能力較差,且為密閉環境,裝置內壓強增大易產生安全事故,故錯誤;
c.該裝置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所以無法實現實驗目的,故錯誤;
d.該裝置中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硫反應,可以吸收,且防止倒吸,故正確。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NaOH固體配置200g10%的NaOH溶液,下列裝置或操作正確的是
A. NaOH的固體保存 B. 用天平稱取NaOH固體
C. 加水溶解氫氧化鈉固體 D. 將配好的溶液裝瓶存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設計正確的是
A. 用明礬殺菌消毒 B. 用碘酒鑒別淀粉和葡萄糖
C. 用酸堿指示劑測Na2CO3溶液pH為11 D. 用l00mL量筒量取9.8mL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化學符號表示:
(1)鋅元素 _______;(2)2個銅離子__________;
(3)最簡單有機物_______;(4)人體缺少_______元素會引起佝僂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班同學在做《基礎實驗8》中堿的化學性質時,發現將NaOH固體溶于水后的溶液與CuS04溶液反應時出現了三種實驗現象:藍色絮狀沉淀、淺綠色沉淀、亮藍色溶液。產生藍色絮狀沉淀時的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于異常實驗現象,
同學們展開研究性學習。
【提出問題】實驗中產生異常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初步探究】甲同學將飽和硫酸銅溶液逐滴加到5mL飽和氫氧化鈉溶液中。實驗現象如下:
滴加CuSO4溶液的量 | 實驗現象 |
第1~6滴 | 產生藍色沉淀,振蕩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藍色溶液。 |
第7~9滴 | 產生藍色沉淀,振蕩后沉淀不消失,沉淀逐漸增多。 |
第10~20滴 | 藍色沉淀不再增加,振蕩后沉淀逐漸變為淺綠色。 |
【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實驗出現“異常”的主要因素。
【再次探究】兩種異常現象產物是什么?
【查閱資料】
①堿式硫酸銅是一種淺綠色固體,化學式可表示為aCuSO4·bCu(OH)2難溶于水,在酸溶液中可發生反應生成Cu2+、SO42—和H2O。加熱時能分解生成氧化銅、非金屬氧化物和氧氣。
②銅酸鈉[Na2Cu(OH)4]能溶于水,溶液呈亮藍色。該溶液不穩定,久置或加熱易生成氧化銅沉淀。
③堿式硫酸銅、氫氧化銅、銅酸鈉之間可逐步轉化。
【猜想假設】
Ⅰ.Cu(OH)2在NaOH溶液中溶解生成銅酸鈉。
Ⅱ.實驗中形成淺綠色沉淀是堿式硫酸銅。
【實驗探究】
Ⅰ.乙同學向Cu(OH)2中加入過量飽和NaOH溶液,沉淀溶解,滴加少量稀硫酸,出現黑色沉淀。
Ⅱ.丙同學取出實驗中淺綠色固體,分成等質量兩份,一份高溫灼燒后只得到1.6gCuO固體,另一份滴加10%的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共用去鹽酸10.95g。
【結論解釋】猜想Ⅰ成立。出現黑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II成立。a:b=________________。
【實驗反思】丁同學按照書本要求向2mL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氫氧化鈉溶液,始終未形成亮藍色溶液,說明實驗現象還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實驗時要遵守實驗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完成下列基礎化學實驗。
Ⅰ.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裝置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如用E裝置收集氧氣,當集氣瓶中的水排完之后,_______________,緩慢的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3)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4)選用F收集氫氣時,氫氣應從__________(填“a”或“b”)端進入。
Ⅱ.如何證明鹽酸與堿發生了化學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做了如下兩個實驗。
實驗一:向NaOH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繼續加入稀鹽酸,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可證明鹽酸與氫氧化鈉能發生反應。
實驗二: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觀察到的反應現象為___________;繼續滴加稀鹽酸,看到_____________(反應現象),也證明了鹽酸與堿能發生反應。
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對實驗一中試管內的無色溶液成分展開了討論。
【提出問題】實驗一結束后,試管內的溶液的溶質除酚酞外還有什么?
【猜想假設】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NaCl
【實驗設計】若要證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試劑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_________。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AgNO3 D.Na2CO3
【討論交流】小瑩同學認為滴入NaOH溶液,也能證明猜想一成立,你認為小瑩同學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ClO2是新一代自來水消毒劑.如圖為制取ClO2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O2+Cl2═2NaCl+ClO2 B. x是化合物,y單質
C. z、w都是氧化物 D. 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