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石墨烯是從石墨中分離出的單層石墨。下列關于石墨烯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能夠溶于水B. 可做電池的電極
C. 是一種化合物D. 化學性質很穩定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各取甲、乙、丙、丁四種金屬粉末,分別投入相同濃度的稀鹽酸中,只有甲、乙能產生氣體,乙反應更劇烈,再取一小塊丁投入丙的可溶性鹽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則甲、乙、丙、丁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
A. 甲>乙>丙>丁B. 乙>甲>丙>丁
C. 丁>丙>乙>甲D. 乙>甲>丁>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操作的不合理性,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A. 用濕潤pH 試紙測酸雨的酸堿度,測得pH 偏大
B. 配制一定濃度溶液,用量筒量水仰視讀數,配得溶液濃度偏小
C. 在測定空氣氧氣含量的實驗中,使用直徑較大的長導管會導致測得結果偏小
D. 粗鹽提純實驗中,完全蒸干蒸發皿中氯化鈉溶液的水分,可能導致產率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圍繞“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做了如下兩個實驗。
實驗一:向CuSO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繼續滴加稀硫酸,觀察到______的現象,證明了酸和堿能發生反應。
實驗二:向NaOH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加入稀硫酸,觀察到溶液由______色變為無色,由此現象也證明了酸和堿能發生反應。
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對實驗二中試管內的無色溶液成分展開了討論。
(提出問題)試管中無色溶液的溶質除酚酞外還有什么?
(猜想假設)猜想一:Na2SO4和H2SO4;
猜想二:______。
(實驗設計)若要證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試劑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______。
A 紫色石蕊溶液 B Cu C BaCl2 D Na2CO3
(討論交流)小瑩同學認為滴入NaOH溶液,也能證明猜想一成立,你認為小瑩同學的方案是否可行,理由是______。
(拓展應用)利用中和反應原理,生活中可服用含______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年的“315”晚會上揭露,在籠養雞的食物中添加一種叫做斑螯黃的粉末(化學式:C40H52O2),原本普通的雞蛋就搖身變成了高價的“土雞蛋”。無疑是對消費者赤裸裸的欺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斑鰲黃屬于有機物
B. 斑螯黃由40個碳原子、52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
C. 斑螯黃中碳元素的含量最高
D. 斑螯黃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0:1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對下列現象或事實的解釋正確的是( )
選項 | 現象或事實 | 解釋 |
A | 氫氣可用作清潔能源 | 氫氣密度小 |
B | 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用水澆滅 | 水能降低紙箱的著火點 |
C | 木炭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 反應物的質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
D | 使用碳素墨水書寫具有保存價值的檔案 | 碳素墨水使用方便,宇跡清晰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小組欲配制49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來進行實驗,老師為他們提供了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密度為1.84g/cm3)
(1)通過計算,需要用到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的質量_______g
(2)溶液配制步驟:計算、量取、_______、裝瓶貼簽。
(3))玻璃棒攪拌的作用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氧氣和二氧化碳與我們如影隨形。下列關于它們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氧氣和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分子
B. 氧氣可以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用來滅火
C. 自然界里它們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轉化
D. 空氣中氧氣含量過多無害,二氧化碳含量過多會形成酸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除去下列物質中所含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的為雜質),所用試劑及主要實驗操作均正確 的一組是
項目 | 物質 | 所用試劑及主要實驗操作 |
A | CO(CO2) | 通過裝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氣瓶后,干燥 |
B | Fe粉(Cu粉) | 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 |
C | NaCl溶液(CaCl2) | 加入過量Na2CO3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蒸發、結晶 |
D | KNO3溶液(NaCl) | 蒸發結晶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