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解題時往往需要從題目中挖出一些明顯或隱含的條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現象特征、反應特征及結構特征),“順藤摸瓜”進行順推、逆推或順、逆推相結合,得出結論;最后別忘了把結論代入原題中驗證,若“路”走得通則正確.
(1)抓住突破口:①“B的藍色污水”,則知一定含有銅離子;又因為“將A的污水與B的藍色污水通入第一個反應池,產生藍色沉淀”,故A中一定有堿,“藍色沉淀”為氫氧化銅;②由已知“D的酸性污水”,則知可能為鹽酸;又知“將C的污水與D的酸性污水通入第二個反應池,產生大量氣泡”,故可推測C物質.把結論代入原題中驗證,看是否符合.
(2)可以書寫A的污水與B的藍色污水反應,C的污水與D的酸性污水反應,堿性污水與酸性污水的反應,由三個化學方程式的生成物分析可知,推測最終向外排入的污水中含有的溶質.把結論代入原題中驗證,看是否符合;
(3)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以及化學方程式的寫法來分析.
解答 解:(1)由分析可知:①“B的藍色污水”,則知一定含有硫酸銅;又因為“將A的污水與B的藍色污水通入第一個反應池,產生藍色沉淀”,故A中一定有氫氧化鈉;②因為“D的酸性污水”,則為鹽酸;又知“將C的污水與D的酸性污水通入第二個反應池,產生大量氣泡”,故C為碳酸鈉.
(2)①因為A的污水與B的藍色污水反應:CuSO4+2NaOH=Cu(OH)2↓+Na2SO4;②因為C的污水與D的酸性污水反應:Na2CO3+2HCl=2NaCl+CO2↑+H2O;③堿性污水與酸性污水反應:NaOH+HCl=NaCl+H2O;由三個化學方程式的生成物可知,最終向外排入的污水中含有的溶質是Na2SO4、NaCl.
(3)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藍色沉淀.
故答案為:(1)NaOH;CuSO4;Na2CO3;HCl;
(2)Na2SO4、NaCl;
(3)CuSO4+2NaOH═Na2SO4+Cu(OH)2↓.
點評 解題關鍵,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或明顯的化學反應特征,找準解題的突破口,并從突破口出發,探求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應用多種思維方式,進行嚴密的分析和邏輯推理,推出符合題意的結果.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物質是無機化合物 | |
B. | 該物質的化學式可表示為CH6O2 | |
C. | 該物質中碳、氫、氧三種原子的個數比為2:6:1 | |
D. | 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