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潔用品,有著很悠久的歷史.輕質碳酸鈣可用作牙膏摩擦劑。工業上常用石灰石(含有少量雜質)來制備比較純凈的輕質碳酸鈣。
已知:①石灰石高溫煅燒可以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此外還有少量不反應的雜質剩余。
②生石灰與水充分反應后可得到顆粒非常細小的熟石灰漿。
某實驗小組同學設計了2種轉化流程,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高溫煅燒石灰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該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反應。
(2)操作Ⅰ、操作Ⅱ中所需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3)采用反應①②③制備輕質碳酸鈣的方法優點有(寫出一種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反應①②④制備輕質碳酸鈣的方法優點有(寫出一種即可)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北辰區2017年中考模擬考試化學試卷(二模) 題型:計算題
某氫氧化鈉樣品中混有氯化鈉,為測定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稱取5 g樣品,加入27 g水完全溶解后,緩慢加入稀鹽酸,同時測定溶液的pH。當pH=7時,剛好用去10%的稀鹽酸36.5 g。計算:
(1)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2018屆九年級3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碲(Te)被譽為“現代工業、國防與尖端技術的維生素,創造人間奇跡的橋梁”。實驗室模擬提取碲的一個實驗是:取某含碲溶液于燒瓶中,加入適量NaCl,加熱到一定溫度,持續通入SO2,待反應一定時間,過濾得到粗碲。
(1)反應的總化學方程式為: ,則X為__________(填化學式)。
(2)為探究獲得較高粗碲沉淀率的反應條件,某研究小組在控制NaCl濃度和SO2流量不變的條件下,進行下述對比試驗,數據如下:
實驗 | 溫度/℃ | 反應時間/h | 粗碲沉淀率 |
a | 65 | 3.0 | 65.0 |
b | 80 | 3.0 | 98.9 |
c | 80 | 2.0 | 98.9 |
d | 90 | 2.0 | 97.0 |
①該小組研究的反應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a和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上述四組實驗中,最佳的反應條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h。
④為了提升設備利用效率和節約能源,可進一步優化反應條件測定粗碲沉淀率。若再設計對比實驗,選擇的反應條件還可以是__________(填選磺)。
A.80℃,1.5h B.80℃,2.5h C.70℃,2.0h D.95℃,2.0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2018屆九年級3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溫度時,將20g KNO3固體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飽和,該飽和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m(溶質)∶m(溶劑)=20∶120 B. 降溫后,有固體析出
C. 升高后,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 D. 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2018屆九年級3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氧氣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B. 氧氣能跟所有金屬單質發生氧化反應
C. 氧氣約占空氣總質量的21% D. 相同溫度下,增大壓強可以增強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江淮十校2017屆九年級第二次聯合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圖像中有關量的變化趨勢與對應敘述關系正確的是( )
A. 向一定質量表面生銹的鐵片中滴加鹽酸至過量 B. 向一定質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 向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過量 D. 加熱一定質量的氯酸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江淮十校2017屆九年級第二次聯合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現象中,沒有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A. 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體析出 B. 出土的文物中,鐵器上產生紅褐色斑點
C. 煤焦化產生焦炭、煤焦油、焦爐氣等 D. 敞口放置的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有白色固體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2017-2018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化學模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一定條件下,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
A. CaCO3→H2O B. H2SO4 →HCl C. Cu→Cu(NO3)2 D. Fe(OH)3→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西藏拉薩北京實驗中學等四校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化肥中不屬于氮肥的是( )
A. NH4Cl B. K2SO4 C. NH3•H2O D. CO(NH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