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環”和“碳循環”是自然界存在的兩大重要循環.結合你所學到的化學知識回答下面有關問題.
(1)從微觀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構成的.
(2)從宏觀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組成的.
(3)從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環”主要是由 的運動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環”中的“碳”是指 .
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利用分子與原子的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 | |
專題: | 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
分析: | (1)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3)地球表面的“水循環”主要是由水分子的運動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環”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
解答: | 解:(1)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3)地球表面的“水循環”主要是由水分子的運動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環”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1)氫原子和氧原子;(2)碳元素和氧元素;(3)水分子;二氧化碳. |
點評: | 本題考查了水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水有關知識分析解決.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面關于“2”的含義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 )
A Zn2+中的“2+”表示鋅單質帶有2個單位的正電荷
B 2NO中的“2”表示2個一氧化氮分子
C H2SO4中的“2”表示一個硫酸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元素
D 中化學式上方的“-2”表示3個硫酸根的化合價
為-2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制取氧氣不正確的操作是 ( )
A.裝藥品前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時,不宜立即收集氣體
C.停止加熱時,應先把導管移出水面,然后熄滅酒精燈
D.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從水槽中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國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PM2.5監測指標.PM2.5(particulate matter)是指2.5微米以下的細微顆粒物,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質量的影響很大.下列措施對PM2.5的治理起不到積極作用的是( )
| A. | 城市道路定時灑水 | B. | 大力發展火力發電 |
| C. | 大力植樹造林 | D. | 加強建筑工地揚塵控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溶液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義.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 飽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質的溶液 |
| B. | 溶液組成中一定含有水 |
| C. |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
| D. | 均一、穩定的液體都是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研究小組在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時發現:鐵絲燃燒沒有火焰,蠟燭燃燒卻有明亮的火焰.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1)寫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符號表達式: .
(2)探究一:蠟燭燃燒產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點燃蠟燭,將金屬導管一端伸入內焰,導出其中物質,在另一端管口點燃,也有火焰產生(如圖所示).由此可知:蠟燭燃燒產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態”或“氣態”)物質燃燒形成的.
(3)探究二:物質燃燒產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閱資料】
物質 | 熔點╱℃ | 沸點╱℃ | 燃燒時溫度╱℃ |
石蠟 | 50∽70 | 300∽550 | 約600 |
鐵 | 1535 | 2750 | 約1800 |
鈉 | 97.8 | 883 | 約1400 |
由上表可知:物質燃燒能否產生火焰與其 (填“熔點”或“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由此推測:鈉在燃燒時, (填“有”或“沒有”)火焰產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一種小球代表一種元素的原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 該反應中共有三種元素 | B. | 圖中反應物都是化合物 |
| C. | 該反應的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 | D. | 該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稀有氣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 | 稀有氣體都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 |
| B. | 稀有氣體在空氣中所占的體積約為0.03% |
| C. | 稀有氣體的性質很不活潑,常用作保護氣 |
| D. | 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