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華采用加熱氯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錯把高錳酸鉀當做二氧化錳放入氯酸鉀內,其結果與只加氯酸鉀相比,正確的是( )
A.反應速率不變
B. 生成氧氣的質量不變
C. 反應速率加快,生成氧氣的質量不變
D. 反應速率加快,生成氧氣的質量增加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科學家用通電的方法使水分解,從而證明了水分子本身能發生變化。
(1)把水注入水電解器裝置中,接通直流電,可以觀察到a管中的電極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檢驗b管中產物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用點燃的木條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開活塞
②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開活塞
③用內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開活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混合物的質量變化
情況如圖所示。正確的分析是( )
A反應結束時能生成(a—b)g氧氣
B P點處固體成分是氯酸鉀和氯化鉀
C在反應過程中氯化鉀的質量分數不斷減小
D在0~t2時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斷增大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右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其中A是標有以cm為單位的刻度,且在0刻度正上方有一圓狀缺口的圓筒狀玻璃容器(帶橡皮塞B),C為能自由移動的活塞。他們操作過程如下:
a檢查裝置氣密性;
b將兩個可自由移動的活塞C分別調整到左右兩邊刻度的10cm處;
c將過量的銅粉平鋪在惰性電熱板上,塞上橡皮塞B;銅和氧氣能夠反應生成固體氧化銅;
d通電加熱銅粉,待充分反應后,冷卻到原來的狀況。記錄兩活塞C之間的距離為h;
e根據數據h列出公式,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注:A容器內的固態物質、惰性電熱板、活塞部分所占體積忽略不計,活塞與玻璃容器之間的摩擦力也忽略不計)
⑴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分別移動兩活塞C到左右兩邊刻度為10cm處,塞緊橡皮塞B,雙手將兩活塞C向里推,使活塞之間的距離縮小,然后松手,活塞向外移動,直到兩活塞C的距離為
cm時停止移動,說明裝置氣密性好。
⑵b—d的實驗步驟中兩活塞之間的距離h具體變化情況是 。
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的計算公式(含字母h)為 。
⑷如果在操作d中惰性電熱板沒有冷卻到原來溫度,則e操作中計算出的實驗結果比理論值偏
(“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A裝入試管,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無現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產生氣泡,生成了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C,使金屬E紅熱并伸入盛有氣體C且瓶底有少量液體D的集氣瓶中,金屬E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F。
(1)寫出它們的名稱:A. B. C. D. E. F. 。
(2)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應中起 作用,是這個反應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表是同學們做溶液形成的實驗記錄。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
溶質 | 碘 | 高錳酸鉀 | |||
溶劑 | 水 | 汽油 | 酒精 | 水 | 汽油 |
溶解性 | 不溶 | 易溶 | 可溶 | 易溶 | 不溶 |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
溶劑
D.溶液都是均一、穩定、無色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