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測定某純堿(假定雜質只有氯化鈉)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稱取10 g純堿固體,將其加入50 g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使氣體全部放出,得到氯化鈉溶液56.7 g。請你計算:
(1)反應中產生CO2的質量;
(2)純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
(1)3.3 g;(2)79.5% 【解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生成CO2的質量為:10 g+50 g-56.7 g=3.3g (2)設純堿中Na2CO3的質量為x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06 44 x 3.3g = ,解得x= 7.95g 純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 ×100%=79.5%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中山市教育聯合體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3月聯考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在高溫條件下,A、B兩種物質可以發生化學反應生成C和D。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1)上述圖片中,有__________種化合物分子
(2)在該反應中,以下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屬于置換反應 B.原子種類沒有改變
C.分子的個數沒有改變 D.A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5%
(3)該微觀示意圖中,為了體現化學變化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需在反應后圖片中補畫____________個D分子
(4)①Fe;②③Fe2+;④Fe3+;⑤Fe3O4是常見的化學用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
A.表示一個鐵原子的是-①; B.表示氧化亞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的是—②;
C.表示鐵離子的是—③; D.表示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產物的是—⑤
3 BD 2 C 【解析】(1)由物質的微觀構成可知,A、B、C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化學式分別是:CH4、H2O、CO,上述圖片中,有3種化合物分子;(2)A、由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錯誤;B、對比反應前后微粒的變化,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沒有改變,正確;C、對比反應前后微粒的變化,由質量守定律可知,反應前有2個分子,反應后變化成了4個分子,反應...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濟南市2018屆九年級4月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有一固體粉末X分成三等份,向其中分別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氯化鋇溶液、氫氧化鉀溶液并振蕩,產生的現象如下表。則該固體粉末X 是
加入物質 | 稀鹽酸 | 氯化鋇溶液 | 氫氧化鉀溶液 |
現象 | 固體溶解,產生氣體 | 產生白色沉淀 | 固體溶解 |
A. BaCO3 B. Fe C. Na2CO3 D. BaSO4
C 【解析】固體粉末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固體粉末可能是比較活潑金屬或碳酸鹽;固體粉末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固體粉末可能是碳酸鹽,硫酸鹽或硝酸銀;固體粉末與氫氧化鉀溶液溶解,固體粉末應是可溶性碳酸鹽或硫酸鹽;綜上所述,固體粉末X是Na2CO3。故選C。 點睛∶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二氧化碳,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碳酸鋇白色沉淀,碳酸鈉易溶于水。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東營市2018屆九年級下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A.水和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不同,因為組成元素和分子構成不同
B.稀有氣體可做保護氣,因為原子最外層電子層達到穩定結構
C.NaOH溶于水溫度升高,因為Na+、OH-擴散吸收的熱量大于水合放出的熱量
D.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因為水分子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B 【解析】水和過氧化氫的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構成不同,所以化學性質不同,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達到相對穩定結構,所以難失去電子,也難得到電子,化學性質穩定,常用作保護氣,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是水合過程中放出的熱量大于擴散時吸收的熱量,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間組成氫分子,氧原子間組成氧分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東營市2018屆九年級下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50℃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B>C
B. 50℃時,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形成75gA的飽和溶液
C. 將C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采用降溫的方法
D. 分別將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50℃將至20℃時,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B>C=A
D 【解析】試題分析:從圖示看:50℃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B>C;50℃時,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飽和溶液,因為此時的溶解度是50克;將C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采用升溫的方法;分別將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50℃將至20℃時,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B>A>C,因為溶解度在升高,但是沒有溶質可以溶解過程中C的質量分數不會改變。故選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4月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某化肥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如圖所示。
(1)氯化銨屬于化學肥料中的______(填字母)。
A.鉀肥 B.氮肥 C.磷肥
(2)氯化銨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有揮發性 C.受熱易分解
(3)氯化銨中含有的陽離子的符號為______。
(4)施用該類肥料時,要避免與_____(填“酸性”或“堿性”)物質混合使用,以防降低肥效
B AC NH4+ 堿性 【解析】(1)氯化銨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故選B; (2)從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可知氯化銨應該密封貯存、防潮防曬、隔絕熱源,說明氯化銨受熱容易分解,易溶于水。故選AC; (3)(3)氯化銨中含有的陽離子是銨根離子,符號為NH4+; (4)氯化銨與堿性物質混合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氣體是氨氣,所以銨態氮肥要避免與熟石灰(或草木灰)等堿性物質混...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4月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設計對比實驗,控制變量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對比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編號 | A | B | C | D |
實驗設計 |
|
|
|
|
實驗目的 | 探究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 | 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 | 探究鐵生銹的條件 | 探究CO2與NaOH溶液能否發生反應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探究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溶質相同,溶劑種類不同;B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水中的白磷不燃燒,證明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銅片上的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證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C兩個試管比較只能探究鐵生銹需要氧氣,不能探究是否需要水;D、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塑料瓶變癟程度遠超過裝水的瓶。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貴州省遵義市畢業生學業(升學)統一考試化學模擬試卷卷(5) 題型:填空題
燃料燃燒所產生的熱量給生活與生產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燃燒不當也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1)燃燒不完全燃燒既浪費資源,產生的氣體又對環境造成污染。為研究影響物質燃燒的因素,現設計如下圖所示實驗:
將燃燒匙內小木炭塊灼燒至紅熱后,立即伸入集氣瓶內,并塞緊橡皮塞。將注射器內氧氣迅速推入集氣瓶內,觀察到木炭發白光。該實驗說明燃燒的劇烈程度與_______有關。燃燒的劇烈程度還與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有關,如__________(舉一日常生活實例),說明__________。
(2)小明、小剛同學在研究滅火的原理時,進行了如下實驗:分別在兩個小鐵盒中倒入少量植物油并點燃,小明用坩堝鉗把小鐵盒放在冰水共存的水面上,觀察到火焰立即熄滅,該實驗證明了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小剛同學將一塊濕抹布蓋在小鐵盒上,火焰也立即熄滅,他依據的滅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
與氧氣的濃度有關 同種木材細的易燃 說明表面積越大越易燃燒(答案合理均可) 降溫到著火點以下 隔絕空氣(或氧氣) 【解析】(1)由題意知,將注射器內氧氣迅速推入集氣瓶內即增加了氧氣的含量,所以燃燒就更劇烈,說明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濃度有關;燃燒的劇烈程度還與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有關,如同種木材細的易燃,將煤做成蜂窩狀,燃燒更劇烈;(2)小明用坩堝鉗把小鐵盒放在冰水共存的水面上,這樣冰水吸...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維生素B9也叫葉酸,其化學式為Cl9Hl9N7O6。下列有關葉酸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葉酸由19個碳原子、19個氫原子、7個氮原子和6個氧原子構成
B. 葉酸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質量比為19:19:7:6
C. 葉酸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大于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D. 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1 g
C 【解析】A、葉酸是由分子構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A錯誤;B、、葉酸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質量比為(12×19):(1×19):(14×7):(16×6)≠19:19:7:6,故B錯誤;C葉酸(Cl9Hl9N7O6)中氮、氧元素質量比為(14×7):(16×6)=98:96,可見其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大于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故C正確;D、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