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能說明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現象是( )
| A. | 劇烈燃燒 | B. | 放出大量的熱 | C. | 生成黑色固體 | D. | 火星四射 |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 |
專題: |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
分析: | 在化學變化中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變化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但要注意有這些現象時并不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質生成,分析過程要注意不要被變化過程中的現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質. |
解答: | 解:判斷鐵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需抓住其本質特征產生新物質,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都不能說明產生了新物質;生成黑色固體說明有新物質生成,是說明鐵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現象. 故選C. |
點評: | 本題難度不大,是對化學變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現象描述不正確的是( )
| A. | 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蒼白色火焰 |
| B. | 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 |
| C. |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
| D. | 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經過調查和收集資料得知,可以通過①化學沉降(用少量明礬)②殺菌消毒(用氯氣)③自然沉降④過濾等幾個步驟對黃河水進行凈化.請選擇合理的操作順序( )
| A. | ①③②④ | B. | ③①④② | C. | ③④①② | D. | ①③④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創立了著名的“侯氏制堿法”(流程簡圖如圖),促進了世界制堿技術的發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沉淀池中的反應物共含有5種元素
B.過濾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兩種溶質
C.圖中X可能是氨氣
D.通入氨氣的作用是使溶液呈堿性,促進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5.侯氏制堿法制的純堿中通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鈉,現有含氯化鈉雜質的純堿樣品22.8 g,全部溶解在350 g水中,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166.6 g,恰好完全反應。過濾,干燥后稱得沉淀質量為39.4 g。(Na—23 C—12 O—16 Cl—35.5 Ba—137)
求:(1)原樣品中的碳酸鈉的質量;(2)最后所得濾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觀察A、B 兩幅圖回答以下問題:
(1)用分子原子的知識分析比較A、B裝置實驗過程中水的變化情況
(2)在圖乙電解水的裝置中,導線A連接的是電源的 極,小明推測“a試管內產生的是氫氣,b試管內產生的是氧氣.”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填序號,下同)環節,還需要 來進行驗證.
A.提出問題 B.猜想與假設 C.設計并進行實驗
D.獲得結論 E.反思與評價 F.表達與交流
(3)要驗證試管a中產生的氣體可用 ,現象是 說明a氣體具有的性質是 .
若試管a內集到的氣體為5mL,則b試管收集到的氣體為 mL.若氫原子模型用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則構成a試管中氣體微粒的模型可表示為
A. B.
C.
D.
(4)寫出乙裝置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 ,
反應類型是 ,這一反應是將 能轉化成 能.根據能量守恒原理,該實驗中生成的氫氣和氧氣含有的化學能之和比反應前水所含的化學能 (高、低).因為
(5)用化學符號填寫:在乙裝置實驗中,變化的微粒是 ,不變的微粒是 ,生成新的微粒是 .由此我們可知分子、原子的根本區別是 .
(6)關于通電分解水實驗,獲得的結論正確的有
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B.分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改變
D.生成氧氣中氧分子的化學性質與空氣中氧分子的化學性質相同
(7)水通電生成未來最理想的能源﹣氫氣,因為燃燒易發生爆炸,因此點燃前必須 ,這一過程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反應表達式(要求書寫文字表達式).
(1)屬于分解反應,且生成黑色固體 .
(2)屬于化合反應,且生成無色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