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凈化水時用活性炭來殺菌、消毒
B. 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會造成酸雨
C. 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可減少空氣污染
D. 水中Ca2+、Mg2 +增多會導致水體污染
C 【解析】A、凈化水時用活性炭來吸附色素和異味,故A錯誤;B、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會浪費資源,污染環境,故B錯誤;C、化石燃料燃燒會產生許多污染空氣的物質,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可減少空氣污染,故C正確;D、水中Ca2+、Mg2 +增多會導致水質變硬,不會造成水體污染,故D錯誤。 點睛∶應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既節約了資源,又保護了環境。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對保護環境意義重大。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2018屆九年級中考二模理科綜合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缺鐵容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是
A. 甲狀腺腫大 B. 佝僂病 C. 貧血 D. 夜盲癥
C 【解析】A、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會患甲狀腺腫大,錯誤;B、鈣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齒中,使骨和牙齒具有堅硬的結構支架,缺乏幼兒和青少年會患佝僂病,錯誤;C、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會患貧血,正確;D、缺維生素A患夜盲癥,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常德外國語學校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實驗中除雜的思路有兩種:一是將雜質除去,二是將有用物質提取出來,以下除雜方法與后者的思路一致的是( )
A. 實驗室用蒸餾的方法制取蒸餾水
B. 用灼熱的銅網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C. 加熱蒸發法除去氯化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鹽酸
D. 用適量石灰石除去氯化鈣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鹽酸
A 【解析】試題分析:A、實驗室用蒸餾的方法制取蒸餾水,是加熱水沸騰,不斷揮發,再冷凝得到蒸餾水,是利用了將有用物質提取出來的原理,正確,B、用灼熱的銅網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發生的反應:2Cu + O2△2CuO,是將雜質除去,錯誤,C、鹽酸的溶質是氣體氯化氫,故加熱蒸發法除去氯化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鹽酸,是將雜質除去,錯誤,D、用適量石灰石除去氯化鈣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鹽酸 ,發生反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時常用的部分儀器,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藥品為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組裝完整的裝置需選用上圖中的A、C、D、H、L、M、N、O和______;收集滿氣體后要用毛玻璃片______(選填“磨砂”或“光滑”)的一面蓋住集氣瓶口。
(2)在實驗室里,利用↑反應制取氧氣。獲得0.8g氧氣,理論上需要高錳酸鉀____________g,若用右圖所示裝置,采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則氣體應從_______(選“a”或“b”)管進入,驗證氧氣已經收集滿瓶的方法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下圖中A、B、C、D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E是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回答問題。
(1)圖中四種離子共表示_____種元素;
(2)D中x=_____;
(3)E中銀原子的質子數為_______。
三 8 47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和題中信息知,(1)圖中四種離子共表示三種元素,核內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2)D中x=18-2-8=8;(3)E中銀原子的質子數為47,原子序數等于原子核內質子數。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空氣的成分中,含量增多會使溫室效應增強的是
A. 氮氣 B. 氧氣 C. 氦氣 D. 二氧化碳
D 【解析】空氣中二氧化碳氣體增多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含量增多會使溫室效應增強的是二氧化碳。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2018屆九年級3月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多選題
實驗室可用下圖發生裝置制取H2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關閉活塞,通過向長頸漏斗中加水可檢査該裝置的氣密性
B. 若用濃鹽酸代替稀硫酸可使制得的氫氣純度更高
C. 旋轉活塞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
D. 因導管口有活塞,故長頸漏斗下端可不必伸入液面以下
AB 【解析】A、 關閉活塞,通過向長頸漏斗中加水無法檢査該裝置的氣密性,故描述錯誤;B、濃鹽酸有揮發性,使制得的氫氣中混有氯化氫氣體,故描述錯誤;C、旋轉活塞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描述正確;D、因導管口有活塞,故長頸漏斗下端可不必伸入液面以下,故描述正確。故選A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2018屆九年級3月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過程主要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石油分餾 B. 碘的升華 C. 氧氣液化 D. 銅器銹蝕
D 【解析】A、石油分餾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B、碘的升華過程中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C、氧氣液化過程中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D、銅器銹蝕過程中有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海淀區2018年九年級第二學期期中練習 題型:科學探究題
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王龍飛等,有刪改)。
純凈的臭氧(O3)在常溫下是天藍色的氣體,有難聞的魚腥臭味,不穩定,易轉化為氧氣。它雖然是空氣質量播報中提及的大氣污染物,但臭氧層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線,保護地面生物不受傷害。而且近年來臭氧的應用發展較快,很受人們的重視。
生產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處理飲用水。早在19世紀中期的歐洲,臭氧已被用于飲用水處理。由于臭氧有強氧化性,可以與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鉛)發生反應,處理效果好,不會產生異味。
臭氧做漂白劑。許多有機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會被破壞,成為無色物質。因此,臭氧可作為漂白劑,用來漂白麻、棉、紙張等。實踐證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氣的15倍之多。
臭氧用于醫用消毒。與傳統的消毒劑氯氣相比,臭氧有許多優點,如表所示。
表 臭氧和氯氣的消毒情況對比
消毒效果 | 消毒所需時間(0.2 mg/L) | 二次污染 | 投資成本 (900 m3設備) | |
臭氧 | 可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芽孢等 | < 5 min | 臭氧很快轉化為氧氣,無二次污染,高效環保 | 約45萬元 |
氯氣 | 能殺滅除芽孢以外的大多數微生物,對病毒作用弱 | > 30 min | 刺激皮膚,有難聞氣味,對人體有害,有二次污染、殘留,用后需大量水沖洗 | 約3~4萬元 |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臭氧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_。
(2)臭氧處理飲用水時,利用了臭氧的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3)臭氧轉化為氧氣的微觀示意圖如下,請在方框中補全相應微粒的圖示。
(4)為了快速殺滅病毒,應選擇的消毒劑是__________。
(5)下列關于臭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
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氣強
B.由氧氣制得臭氧的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也有化學變化
C.臭氧在生產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對人類有益無害
D.臭氧穩定性差,不利于儲存,其應用可能會受到限制
48 化學 臭氧 【解析】(1)臭氧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648; (2)臭氧具有強氧化性,可以殺死細菌和病毒,故臭氧處理飲用水時,利用了臭氧的化學性質; (3)2個臭氧分子中含有6個氧原子,故可以分解得到3個氧氣分子,用微觀示意圖表示為 (4)臭氧可以快速的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芽孢等,故選臭氧; (5)A、實踐證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氣的15倍之多。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