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6分)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請根據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內容)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化學符號:①硫離子 ;②三個鈉原子 ;③氬氣 。
(2)請從上表中查出關于硅元素的一條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橫行(周期)中屬于金屬元素的是 _____(填一種),該元素的離子與Cl—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答案】(1)①S2- ② 3Na ③Ar
(2)硅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4(硅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等))
(3)鈉(或鎂、鋁) NaCl(或MgCl2、AlCl3)
【解析】
試題分析:(1)①根據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由于1個硫離子帶2個單位負電荷,故可表示為S2-;
②元素符號前加數字表示的是原子數目,故3個鈉原子表示為3Na;
③氬氣是稀有氣體,由氬原子構成,故化學式用元素符號表示,表示為Ar;
(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硅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4;
(3)第3橫行(周期)中屬于金屬元素的是鈉(或鎂、鋁);鈉元素的質子數為11,其最外層電子數為1,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一個電子形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顯+1價,根據化合物的化學式的寫法:正價在左,負價在右,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的原則,可知氯化鈉的化學式為NaCl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小明和小亮同學在實驗室幫老師配制石灰水時,將兩藥匙熟石灰樣品放入小燒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餾水,充分攪拌后發現燒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體,于是小明認為熟石灰樣品已經變質。小亮同學不同意他的判斷,你認為小亮同學的理由 。同學們針對該熟石灰樣品的成分展開了討論,請你參與討論并完成實驗報告。
【提出問題】熟石灰樣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學猜想是Ca(OH)2;
乙同學猜想是CaCO3
你認為是 。
【實驗與結論】請你通過實驗驗證你的猜想: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少量的熟石灰樣品于燒杯中,加適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過濾。 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的 溶液; | ; | 乙的猜想不正確 |
向濾出固體中加入適量 溶液。 | 。 | 你的猜想正確 |
【拓展與應用】小組同學反思了熟石灰變質的原因,認識到實驗室應 保存熟石灰。
(二)在做鹽跟鹽反應的分組實驗時,第一組學生進行BaCl2與Na2CO3溶液的反應,第二組學生進行BaCl2與Na2SO4溶液的反應。實驗結束后,兩組同學將全部的濁液集中倒進一個廢液缸中。濁液中白色沉淀物質是
和 。(填物質的化學式)
化學興趣小組對濁液進行過濾,探究濾液的成分。
【提出問題】濾液里除了NaCl外,還有什么物質?
【提出猜想】猜想①: ;
猜想②:Na2SO4;
猜想③:Na2CO3;
猜想④:Na2CO3、Na2SO4
【實驗探究】
若現象a只有氣泡產生,則猜想 可能成立;若現象b產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若沉淀全部不溶解,則猜想 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分)下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你根據此圖完成下列問題:
(1)30℃時,向lO0g水中加入40gA物質,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2)把等質量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同時從30℃降溫到20℃,其中溶質質量分數沒有發生改變的是 物質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4分)為定量研究長期放置氫氧化鈉藥品變質情況,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其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Ⅰ.按圖組裝儀器,將55.0g試樣放入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
Ⅱ.測量一定時間內裝置丁內物質增加的質量(見下列曲線);
Ⅲ.待錐形瓶中不再產生氣泡時,打開活塞B,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一定量的空氣;
Ⅳ.再次稱量裝置丁內物質增加的質量;
Ⅴ.重復Ⅲ和Ⅳ的操作,直至裝置丁內物質質量不變.
請根據實驗數據,通過計算分析氫氧化鈉變質情況(“全變質”,“部分變質”或“不變質”,要有詳細的計算步驟,沒有步驟不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0分)化學是造福人類的科學。請利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I.化學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
(1)家用凈水器中含有大量活性炭,其作用是 。
(2)將如下兩種物質(A.食鹽 B.花生油)分別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字母標號),
再分別加入洗潔精振蕩,能出現乳化現象的是 (填字母標號)。
(3)在廚房炒菜時,在客廳都能聞到菜香味的主要原因是 。
(4)在農業生產中,施用的硝酸鉀(KNO3)屬于 肥料。
(5)當森林發生火災時,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將大火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其原理是 。
II.化學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
(6)檸檬酸(C6H8O7)可增加食品的酸味,其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
(7)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氨氣使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快速轉化成無害的氮氣和水蒸氣,水蒸氣可吸收尾氣中的煙塵,減少PM2.5排放.請寫出氨氣和N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9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驗證“堿使酚酞試液變紅”的實驗時,發現一個意外現象:將酚酞試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變成了紅色,可是過一會兒紅色卻消失。
【提出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紅色褪為無色?
【猜想與假設】他們分別對這種意外現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學:可能是酚酞與O2發生了反應;
乙同學:可能是NaOH溶液與空氣中的CO2發生了反應;
丙同學:可能與 大小有關;
【設計實驗】三位同學分別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請你填寫下表。
實驗步驟 | 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將NaOH溶液加熱煮沸 | ① | 溶液變紅,過一會兒紅色消失 | 甲同學猜想____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新課 |
②向冷卻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 ② |
(2)乙同學設計如圖一裝置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試管中溶液的紅色褪去,于是認定自己的猜想正確。寫出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甲同學認為乙同學的實驗不夠嚴謹,理由是: 。
(3)丙同學使用了色度傳感器測溶液的顏色。他在a、b、c三個比色皿中分別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試液。溶液顏色的變化曲線如圖[說明:溶液無色時色度值(透過率)為100%]。請你觀察圖二寫出規律性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
(1)寫出13號元素的名稱 ,16號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 ,17號元素的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
(2)以上元素中與He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有 (寫一種)。
(3)1、8、1l號元素組成堿的俗名是 。
(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從3~9號元素的原子電子層數相同,核電荷數逐漸增大,核對核外電子的引力逐漸增大,故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從而分析第三周期從11~17號元素原子半徑變化規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空氣及其成分的說法錯誤的是
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氧氣
B.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作食品防腐的保護氣
C.被污染的空氣會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D.稀有氣體常用來做光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