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熱愛生活、愛好化學的學生,下列是他平時的部分觀察、記錄、分析、總結,其中不科學的是
A. 古代的名家字畫,留傳至今,是因為碳單質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
B. 液氧可用于火箭燃料
C. 金剛石、石墨物理性質差異很大是因為它們的結構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溫度計中的水銀不是銀,是金屬汞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東營市(五四學制)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反應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A. SO2+2NaOH=Na2SO3+H2O B. CaO+2HCl=CaCl2+H2O
C. KOH+HCl=KCl+H2O D. CaO+H2O=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月城中學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2月作業檢查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銅溶液,出現藍色絮狀沉淀
B.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產生二氧化硫氣體
C. 鐵絲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D. 白磷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白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臺市第四聯盟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能源與環境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1)目前,人類以化石燃料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_____和石油,它們都屬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當報警器接觸到泄露氣體時,會發出響聲。某同學家中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氣,試判斷:報警器安裝的位置應如圖中的_____(填A或B)所示,簡述你的判斷理由________________。
(3)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為了防止事故發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屬于安全措施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加油站、面粉廠附近嚴禁煙火 B.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前,先做燈火實驗
C.夜晚發現煤氣泄漏立即開燈檢查 D.嚴禁旅客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乘車
(4)學好化學,用好化學,使化學更好地為人類造福.如圖是科學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環利用技術:
①二氧化碳與氫氣在催化劑、高溫條件下,除生成甲醇(CH4O)外,還生成一種常溫下為液態的化合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②從圖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_________(填序號)
A.該技術有助于緩解全球面臨的能源危機
B.水生成氫氣的過程中所用的催化劑一定是二氧化錳
C.液化石油氣、汽油、甲醇中都含有碳、氫元素
③尿素[CO(NH2)2]對提高糧食產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們控制一定條件可以使CO2和M發生反應:CO2 + 2M ═ CO(NH2)2+H2O,物質M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
(5)“低碳”生活,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舉措不能達到“低碳”目的是____ (填字母).
A.提倡使用節能燈; B.利用和開發太陽能、風能等能源;
C.選擇步行、騎自行車等方式出行; D.廣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臺市第四聯盟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B. 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 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氯酸鉀分解生成氧氣
D.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寶雞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工業上煅燒125t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56t氧化鈣,則所用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CaCO3CaO +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寶雞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洪澇地區的災民用下列幾個步驟將河水轉化為可飲用水,以下處理過程的順序合理的是( )
①化學沉降(用明礬) ②消毒殺菌(用漂白粉) ③自然沉降 ④加熱煮沸
A. ③②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④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7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紅磷熄滅后,應立即打開彈簧夾
B.反應后,瓶中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
C.實驗時,紅磷取量的多少不影響實驗結果
D.將紅磷點燃放入瓶內塞緊膠塞后,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