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下圖中甲、乙、丙、丁所示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甲實驗的目的是檢驗氫氣的純度,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則氫氣不純
B. 乙實驗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C. 丙實驗可證明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D. 丁實驗既可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西省運城市2018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向一定質量的銅鋅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與反應有關的變化關系用下列示意圖表示,其中正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盛有石灰水的試劑瓶內壁常有一層白色固體物質,要清除它,應該采用的方法是( )
A. 用水直接清洗 B. 用洗潔精洗 C. 用澄清石灰水洗 D. 用稀鹽酸洗,再用水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重慶市北碚區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調研抽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純凈物3g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該純凈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 該反應中和
的質量比為14:11
C. 該反應中和
的分子數之比為7:6
D. 該純凈物中C、H原子的個數比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2018屆九年級第二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通過學習,你已經掌握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規律,以下是老師提供的一些實驗裝置。請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⑴請填寫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②_____;
⑵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時,發生裝置應選______,應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__,用該裝置收集的氣體所具有的物理性質是______,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通過查閱資料得知:①氨氣(NH3)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小且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其水溶液稱為氨水;②氨氣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水和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小芳同學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她應選擇的反應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裝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編號)。
⑷請寫出:
①氨氣和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②用 B 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安全注意事項中,不正確的是
A.實驗室電器著火,立即用水澆滅
B.點燃可燃性氣體前,應該先驗純
C.眼睛里不慎濺入藥液,立即用水沖洗
D.碰倒燃著的酒精燈,立即用濕布蓋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商南縣丹北大學區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下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和收集裝置。
(1)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發生裝置________(填字母序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欲使用裝置E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則氣體應從_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用D裝置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欲使用裝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先將瓶中裝滿水,再將氣體從______(填“a”或“b”)端通入。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若選用B做發生裝置,加入藥品前應先_____________,若選用C做發生裝置,你認為選用C的優點是__________。
(3)已知一氧化氮氣體難溶于水,在空氣中容易與氧氣發生反應,則收集一氧化氮氣體時應選用圖中裝置________(填字母序號)。
(4)實驗室制取氧氣常采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的方法,該方法制氧氣有許多優點,如:_______(填序號)。
A.產物無污染 B.不需加熱
C.需加熱 D.生成物只有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從微觀角度分析,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
A. 香飄萬里﹣﹣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 熱脹冷縮﹣﹣分子大小隨溫度變化而改變
C. 空氣是混合物﹣﹣空氣中含有多種不同分子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質存在很大不同﹣﹣分子構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