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無色氣體可能含有CO、H2、CH4中的一種或幾種,依次進行以下實驗(假設每步反應或吸收均完全):①將氣體充分燃燒;②將生成的氣體通過濃硫酸,裝置質量增加3.6g;③將氣體通過堿石灰固體,裝置質量增加2.2g.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 原混合氣體中可能只含有CH4,也可能三種都含有
B. 原混合氣體中可能只含有H2和CO,不含有CH4
C. 原混合氣體中可能只含有CO和CH4,不含有H2
D. 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H2,可能含有CH4
考點: 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氧氣的化學性質;元素在化學變化過程中的特點;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菁優網版權所有
專題: 壓軸實驗題;化學式的計算;物質質量守恒.
分析: 生成的氣體通過具有干燥作用的濃硫酸,濃硫酸所增加的質量即氣體燃燒生成水的質量;氣體再通過堿石灰固體,堿石灰可以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由于水分被濃硫酸吸收,所以堿石灰增加的質量是吸收了生成氣體中二氧化碳的結果.
根據燃燒的規律:可燃物充分燃燒,C元素轉變為二氧化碳,H元素轉變成水.生成物水中的H元素即原無色氣體中的H元素,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的C元素即為無色氣體中的C元素.
解答: 解:濃硫酸增重3.6g,即氣體燃燒后生成水3.6g,則其中H元素質量為3.6g××100%=0.4g,即無色氣體中H元素質量0.4g;
堿石灰增重2.2g,即氣體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2.2g,其中C元素質量為2.2g××100%=0.6g,即無色氣體中C元素質量0.6g;
無色氣體中C、H元素質量比為0.6g:0.4g=3:2,根據質量比等于原子個數乘以相對原子質量之比,設碳原子與氫原子個數分別為a、b,則12a:b=3:2,則a:b=1:8,即C、H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1:8.
A、混合氣體若只含甲烷,氣體中C、H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1:4,與實驗所得結果不一致,故不選;
B、混合氣體中CO與H2分子個數比為1:4時且混合氣體中不含CH4,混合氣體中C、H原子個數比則為1:8,與實驗測定結果一致,符合題意,故選;
C、混合氣體中只含CO和CH4不含H2,此種情況下,無論氣體以何種比例混合,都不能滿足C、H原子個數為1:8的實驗結果,因此不符合題意,故不選;
D、要滿足C、H原子個數比為1:8,混合氣體可能的組成只有以下三種:CO與H2分子個數比為1:4時且不含CH4,CH4與H2分子個數比為1:2時且不含CO,H2、CO、CH4三種氣體都有分子個數比為2:1:1,這三種組合中都含有氫氣,所以“混合氣體中一定含H2可能含CH4”說法成立,故選.
故選B、D
點評: 通過計算確定物質組成,可能通過計算元素質量比、元素質量分數或原子個數比來完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粒子結構示意
圖為
則:
(1)若該粒子為原子,則x與y的關系是____________。
(2)若該粒子為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則____________x=,y=____________。
(3)若該粒子為帶兩個單位負電荷的陰離子,則x=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是 ( )
A、托盤天平只能能稱準到0.1g B、制取氣體時,先加藥品,后查裝置氣密性
C、向正在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 D、滴加液體時,將膠頭滴管伸入試管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認識或做法錯誤的是( 。
A. “低碳經濟”的含義是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溫室效應”
B. “納米技術”可以實現直接用原子制造分子,使物質資源的利用達到最高水平
C. “白色污染”可以通過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加以控制
D. “綠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學物質的食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下列四個實驗都設計了兩種方案,其中第一方案比第二方案更方便合理的是( 。
A B C D
實驗要求 除去二氧化碳中
少量的氧氣 清洗金屬
表面油污 檢驗生石灰中
是否含有石灰石 區分硬水
和蒸餾水
第一方案 通過灼熱炭粉 用洗潔精洗滌 加熱 蒸發結晶
第二方案 通過灼熱銅絲網 用水洗滌 滴加鹽酸 加肥皂水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蘋果中富含蘋果酸,蘋果酸的化學式為C4H4O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蘋果酸分子中含有12個原子
B.蘋果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6g
C.蘋果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與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比為1:1
D.蘋果酸中C、H、O三元素的質量比為4:4: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江陰市九年級3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10分)在化學實驗室,某小組同學實驗時發現一瓶沒有密封好的NaOH已經結塊。于是對其成分進行科學探究,請你一起完成探究的過程。
Ⅰ固體的成分分析
【提出問題】結塊后的固體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固體為碳酸鈉
猜想二:固體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固體中有碳酸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閱資料】BaCl2溶液pH=7
【實驗探究】從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體,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將溶液分三等份分別裝入A、B、C三支試管,進行如圖所示實驗。
甲同學根據實驗現象,認為結塊固體中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實驗分析】
(1)根據甲同學的實驗結論可知,三支試管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分別為:A試管中________________,B試管出現大量氣泡,C試管中出現白色沉淀;
C試管中現象產生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結論是不正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設計】請你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操作 | 現象 | 結論 |
取少量結塊固體于試管(或燒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固體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
Ⅱ固體中各成分含量
為確定該固體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小芳同學稱取2 g樣品,利用A為Y形管、B為量氣管、C為水準管作為主要反應容器,進行了如圖(I)所示實驗。
(1)在量氣管內水面上架一薄層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樣品與稀硫酸反應的操作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小芳同學讀出量氣管中的氣體體積為22.4ml(已知該溫度壓強下,CO2的密度為1.965 g/L),請你計算出樣品中Na2CO3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4)小明同學設計如圖(Ⅱ)裝置,分別測定反應前、反應后儀器以及儀器內物質的總質量,進行有關計算,實驗操作中沒有失誤,多次測量的結果均偏大,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