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甲烷燃燒的產物產生了興趣,請你一起參與探究:
[提出問題]甲烷燃燒后生成哪些物質?
[查閱資料]含碳元素的物質完全燃燒生成CO2,不完全燃燒生成CO;無水CuSO4遇水變藍。
[猜想與假設]甲同學:CO2、H2O;乙同學:CO、H2O;丙同學:NH3、CO2和H2O;丁同學:CO2 、CO和H2O。
你認為 _____同學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為了驗證上述猜想與假設,將甲烷在定量的O2中燃燒的產物依次通入如圖所示的裝置中:
(1)A、B裝置的順序能否顛倒?______(填“能”或“否”)。
(2)實驗中用純凈的O2而不用空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中觀察到A中無水CuSO4變藍,B、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中紅色粉末變成黑色,由此推斷_____同學的猜想成立。
(4)請寫出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與交流](5)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環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質燃燒必須滿足的條件_________;通過上述探究,寫出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丙 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否 空氣中含有CO2和H2O(或干擾對產物的鑒別) 丁 CO2 +Ca(OH)2=CaCO3↓+H2O 氧氣充足 3CH4+5O2=CO2+2CO+6H2O
【解析】
[猜想與假設]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反應物中是甲烷和氧氣,不含有氮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生成氨氣,所以丙假設錯誤,理由是: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1)如果順序顛倒,由于石灰水中有水,就不能證明混合氣體中是否有水,故填:否;
(2)由于空氣中含有水分和二氧化碳,用空氣就無法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含有水和二氧化碳,因為到底是混合氣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還是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無法確定。故填:空氣中含有CO2和H2O(或干擾對產物的鑒別);
(3)A中無水CuSO4變藍說明混合氣體中有水,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混合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B中石灰水有兩個作用:驗證二氧化碳的存在,除去二氧化碳;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中紅色粉末變成黑色說明具有還原性氣體,且與氧化鐵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說明混合氣體中含有一氧化碳。由此推斷丁同學的猜想成立;
(4)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反應物是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 +Ca(OH)2=CaCO3↓+H2O;
(5)由于可燃物不完全燃燒能生成一氧化碳,污染環境,所以要讓可燃物完全燃燒,所以需要充足的氧氣;通過上述探究,甲烷燃燒生成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H4+5O2=CO2+2CO+6H2O。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探究Fe、Cu、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某興趣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1)實驗前需將金屬絲打磨,目的是 .
(2)甲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乙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為 .
(3)通過甲、乙實驗探究,可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
(4)若采用丙實驗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結論,則金屬C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松油醇(C10H18O)是一種調香香精,多存在于松節油、芳樟油、玉樹油、橙花油中。請回答:
(1)松油醇的相對原子質量____________。
(2)松油醇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_____;碳元素與氫元素的原子個數比_____。
(3)15.4克松油醇與_____克葡萄糖(C6H12O6)所含碳元素質量相等?(該問書寫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部分裝置如下圖所示,請回答:
(提示:裝置C的多孔隔板,可以放置顆粒大小比孔徑大的固體)
(1)下表是初中幾種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請你在橫線上的空白處填上答案。
反應物 | 制取氣體 | 發生裝置(填字母) | 收集裝置(填字母) |
大理石和稀鹽酸 | CO2 | B或____ | _______ |
鋅粒和稀硫酸 | H2 | B | D或____ |
高錳酸鉀 | _______ | A | E或____ |
(2)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3)若使用圖1裝置收集氧氣,氣體應從__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通過連接圖1和圖2裝置來測量氧氣的體積,應將圖2裝置的c端與圖1裝置的_____________(填“a”或“b”)端相連。
一段時間后量筒內的凹液面如圖3所示,則集得氧氣的體積是_______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依據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下列得出的相應結論不正確的是
A. 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著火點低
B. 檢驗氫氣的純度時,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說明氫氣不純
C. 甲試管的鐵釘生銹,乙試管的鐵釘不生銹,說明鐵釘只需與水接觸就會生銹
D. 燒杯中下層蠟燭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大于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老師的指導下,小華和小明利用如圖1所示裝置對氯酸鉀制氧氣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學習。
資料:
①氯酸鉀的熔點約為356℃,二氧化錳的分解溫度約為535℃。用酒精燈給物質加熱,受熱物質的溫度一般約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中,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質量比;
③氯酸鉀分解時,傳感器得到氧氣濃度隨溫度的變化示意圖(圖2)及不同配比時氧氣濃度隨溫度的變化示意圖(圖3)如下:
請回答問題:
(1)二氧化錳在535℃以上分解生成四氧化三錳和氧氣,其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2)分析圖2,氧氣的濃度隨溫度升高逐漸減小,在380℃突然增大的原因是氯酸鉀分解溫度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點。
(3)分析圖3,氯酸鉀分解溫度隨物質配比變化的規律是_____________。
(4)為證實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小華利用如圖4裝置進行如表所示的實驗:
步驟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I | 檢查氣密性 | |
II | 分別在“Y”形管兩側支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和氯酸鉀塞緊橡皮塞 | |
III | 分別用酒精燈先后加熱二氧化錳和氯酸鉀,用帶火星木條放在導氣管口。 | 加熱左側支管,可觀察到 加熱右側支管,可觀察到 |
IV | 冷卻后,將“Y”形管左側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錳混入右側支管中,振蕩“Y”形管,加熱,用帶火星木條放在導管口。 | 加熱時間短于步驟III,木條很快復燃。 |
請回答:
①完善步驟Ⅲ中的填空:加熱左側支管,可觀察到_______,加熱左側試管的目的是_______。加熱右側支管,可觀察到_______
②步驟Ⅳ中,將二氧化錳混入右側支管有余熱的氯酸鉀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③小華認為根據步驟Ⅳ的實驗現象就能說明二氧化錳是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觀點,小明認為還需證明在此反應中二氧化錳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變。后來在老師的指導下,小華完善了實驗方案,最終驗證了自己的結論,則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制筆行業中經常用到銥(Ir)等貴金屬,現有六種含銥元素的物質:Ir2O3、IrO2、Ir(OH)3、Ir(OH)4、IrCl3和IrCl4,請回答下列問題:
(1)Ir2O3讀作______;從物質分類角度來看,IrCl4屬于______(填選項);
a.氧化物b.單質c.化合物d.混合物
(2)IrO2可在如熱條件下被H2還原得到Ir,寫出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Ir由______構成(選填“原子”、“分子”或“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關結論正確的是( )
A. 含碳元素的物質充分燃燒會生成,所以燃燒能生成
的物質一定含碳元素
B. 鐵絲在氧氣中能夠燃燒,空氣中有氧氣,所以鐵絲在空氣中一定能夠燃燒
C. 二氧化碳能使燃著木條熄滅,所以能使燃著木條熄滅的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
D. 水與過氧化氫都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所以它們的性質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