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探究中和反應放熱的問題進行了下列實驗,回答有關問題。
(1)實驗甲,依據___現象證明該反應是放熱的。
(2)實驗乙,飽和石灰水出現了渾濁現象,其原因是___。
(3)丙圖為向10mL10%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的溶液溫度數據,本實驗用10%的NaOH溶液而未用NaOH固體的理由是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紅棗包裝中常使用一種袋裝防腐劑,品名為“504雙吸劑”。其標簽如圖所示,某化學興趣小組對一包久置的“504雙吸劑”固體樣品產生濃厚的興趣,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品名:504雙吸劑
成分:鐵粉、生石灰等
(提出問題):久置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鐵與氯化鐵溶液在常溫下發生反應:Fe+2FeCl3=3FeCl2打開固體包裝觀察:部分固體呈黑色,部分固體呈白色,另有少量紅棕色的塊狀固體。
(作出猜想):久置固體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其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甲同學的方案: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1)取少量久置固體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蒸餾水,攪拌 | 固體溶解,試管外壁發燙 | 固體中一定含有______ |
(2)過濾,在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 溶液變紅色 | 固體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鈣 |
(3)取濾渣放入試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 | 固體逐漸消失,有大量無色氣體產生,得到淺綠色溶液 | 固體中一定含有______,一定不含氧化鐵 |
(實驗質疑)乙同學認為甲同學在實驗中得出“一定不含氧化鐵”的結論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你認為甲同學哪一步實驗操作得出的結論也不合理: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繼續探究)乙同學另取久置的固體進行實驗探究:
乙同學對濾渣B進行探究: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濾渣B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并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 固體逐漸消失、______有氣泡冒出、______ | 固體中一定含有CaCO3和Fe2O3。寫出Fe2O3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
(計算得出結論):如上述實驗流程,乙同學現取5g久置固體研碎,用磁鐵吸引,得殘留固體3g,加足量水充分溶解過濾,得濾渣B的質量為1.8g。在濾液A中加足量碳酸鈉溶液后過濾得濾渣C的質量為2g,通過計算后得出殘留固體的成分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資源:
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過高會造成水中藻類過度繁殖,使水質惡化,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水質富營養化
這里的“氮和磷”是指______。
填字母
A 元素B 原子C 離子D 分子
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殺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
電解水的裝置如圖所示,管A、管B中的氣體質量比是______。
(2)除去下列物質中的雜質,所用試劑和操作方法正確的是_____(多選)。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方案 |
A | 除去NaCl溶液中的 | 加適量稀硫酸 |
B | 除去 | 將混合氣體通入飽和NaHCO3溶液 |
C | 除去CaO中的 | 加水溶解,過濾 |
D | 除去 | 加適量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年3月28日上午,生態環境部召開2019年3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截至27日10時,事故點下風向1公里出現苯超標現象,2公里和3.5公里處各項污染物濃度均低于標準限值。下列有關苯(C6H6)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苯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B. 苯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的
C. 苯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為1:1
D. 每個苯分子里含有3個氫分子和3個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依據下列60℃時的實驗和數據完成下面小題。(已知:60℃時,Na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別為37.3g和110g)
序號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固體種類 | NaCl | NaCl | KNO3 | KNO3 | KNO3 | |
固體的質量/g | 30 | 60 | 30 | 90 | 120 | |
水的質量/g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①~⑤所得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A. ①③B. ②④C. ②⑤D. ④⑤
【2】下列關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溶質質量:①<②B. 溶液質量:②<④
C. 溶質質量分數:①=③D. ⑤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2: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廚房里有很多化學知識,結合自己學習化學的經歷,回答下列問題:
(1)炒菜時油鍋著火可用鍋蓋蓋滅,其滅火原理是_____。
(2)家用液化氣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C3H8),丙烷屬于_____(填字母)。
a 氧化物 b 化合物 c 無機物 d 有機物
(3)鋁壺內壁上的水垢[主要含CaCO3和Mg(OH)2]可加入醋酸除去,相關的化學方程為:CaCO3+2 CH3COOH=(CH3COO)2Ca+H2O+CO2↑但加入的醋酸不能過量,因為_____(寫出化學方程式),廚房里的食鹽和蘇打可以用食醋進行鑒別,有氣泡產生的是食醋,寫出蘇打和食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4)鮮雞蛋在進行呼吸作用時會通過蛋殼表面的大量微小孔隙呼出CO2,為停止雞蛋的呼吸作用達到保鮮的目的,人們常用石灰水作為鮮雞蛋的保鮮劑,其原理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測得反應前及反應過程中的兩個時刻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下圖所示。圖中a、b、c、d分別表示相應物質的質量分數。下列數據正確的是
A. a=56% B. b=6% C. c=17% D. d=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來做家庭小實驗,其樂無窮!小美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a、d為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濕潤棉花,b、c為含有紫色石蕊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裝璃管的裝置末畫出)來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下列關于該實驗裝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通過推壓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進入飲料瓶內液體的量
B. 該裝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氣
C. 利用該裝置不可驗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D. 利用該裝置可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眾所周知,酚酞溶液遇溶液變紅。但是,在分組實驗中(如圖所示),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現象:有的溶液變紅后褪色;有的出現白色渾濁物。
【提出問題】分組實驗中,出現意想不到的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閱資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體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與假設】
Ⅰ.紅色褪去,與溶液和空氣中的
反應有關。
Ⅱ.紅色褪去,與NaOH溶液的濃度有關。
Ⅲ.出現白色渾濁物,與酚酞溶液的濃度有關。
【進行實驗】
實驗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
1 | 向盛有2 mL | 溶液變紅 | |
2 | 1號試管 | ||
3 | 取3支試管,分別加入2 mL水,…… | 酚酞溶液濃度/% | 渾濁程度] |
5 | 大量渾濁物 | ||
2 | 少量渾濁物 | ||
無渾濁物 |
【解釋與結論】
(1)與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實驗1的現象表明,猜想與假設1 (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實驗2得出結論:出現“溶液變紅后褪色”現象的原因是 。
(4)實驗3的操作步驟:取3支試管,分別加入水, 。
【反思與評價】
(5)依據現有實驗,為了確保紅色不變,若酚酞溶液濃度為,建議選用NaOH溶液的濃度為 %。
(6)有同學認為,僅通過實驗3得出“猜想與假設Ⅲ成立”證據不足,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