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26日晚京滬高速公路淮安段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導致35噸液氯大面積泄漏,造成28人死285人傷.氯氣是一種黃綠色的有毒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并能與堿反應.氯氣被吸入人體后,會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事故發生后,附近居民被緊急疏散,戴防毒面具的消防人員不停地向空氣中噴射水幕及堿溶液,及時有效地控制了氯氣的擴散消防人員向空中噴射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氯氣(反應原理:Cl2+2NaOH=NaCl+NaClO+H2O).就此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上述信息請你寫出氯氣的兩條物理性質________;
(2)氯氣向四周擴散,這一現象說明分子________;
(3)消防人員所戴的防毒面具中的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
(4)實驗室制取氯氣的反應原理是:MnO2+4HCl=X+2H2O+Cl2↑,X的化學式為________.
解:(1)題中描述到氯氣的物理性質有:氯氣是一種黃綠色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等.
(2)由于氯氣向四周擴散,可說明構成氯氣的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
(3)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夠吸附色素和異味,消防人員所戴的防毒面具中的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4)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nO2+4HCl=X+2H2O+Cl2↑,反應前錳、氧、氫、氯四種原子的個數為1、2、4、4,反應后的生成物中錳、氧、氫、氯原子個數分別為0、2、4、0,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則每個X分子由1個錳原子和2個氯原子構成,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MnCl2.
故答案為:(1)氯氣是一種黃綠色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等;(2)是在不斷運動的;(3)吸附作用;(4)MnCl2.
分析:(1)物理性質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包括物質的顏色、狀態、密度、水溶性等.
(2)根據分子的基本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3)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夠吸附色素和異味.
(4)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據此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推斷生成物X的化學式.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區別、分子的基本性質、化學反應前后原子守恒即可正確解答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