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種奇妙的蠟燭,點燃后怎么吹也吹不滅,它看上去和普通蠟燭一樣,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讓蠟燭持續燃燒呢?
【查閱資料】普通蠟燭由石蠟和燭芯制成,吹不滅的蠟燭是在燭芯上包裹一層一種金屬與少量稀土元素形成的合金粉末,著火點為150℃。蠟燭燃燒時,燭芯里的金屬不燃燒;蠟燭一熄滅,未降溫的金屬就燃燒起來,從而再將蠟燭引燃。
【思考與解釋】蠟燭燃燒時,燭芯里的金屬為什么不燃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小鶯通過查閱資料已知吹不滅的蠟燭芯內的金屬可能是銅、鐵、鎂或鋁中的一種,為確定該金屬成分,請你與他繼續探究并完成下列問題。(注:不考慮粉末中稀土元素對探究金屬性質的影響)
⑴提出問題:蠟燭芯內的金屬究竟是什么?
⑵猜想與假設:猜想一:蠟燭芯內的金屬是銅;
猜想二:蠟燭芯內的金屬是鐵;
猜想三:蠟燭芯內的金屬是鎂;
猜想四:__________________。
⑶實驗驗證:
實驗 | 操作步驟 | 現象 | 結論 |
Ⅰ | 取出燭芯內的打火石,用砂紙打磨 | 金屬是銀白色 | ______________ |
Ⅱ |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小試管中,滴加適量稀硫酸,觀察現象 | 金屬逐漸溶解,有無色氣體產生,溶液為無色 | ______________ |
Ⅲ |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小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氯化銅溶液,觀察現象 | 有紅色物質析出 | 該金屬可能是鎂 |
a.請寫出實驗Ⅲ中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b.僅實驗Ⅲ中的現象不能證明該金屬一定是鎂,請說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
⑷討論交流:
下圖是小鶯利用數字實驗測定的金屬與酸反應時裝置中壓強的變化曲線。請你回答以下問題:
①圖一中為什么鋁條與酸反應開始一段時間壓強變化不大?________________
②從圖一、圖二的曲線中找出一條有意義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燭芯周圍都是石蠟蒸氣,氧氣很少,燭芯里面的金屬難以有足夠的氧氣燃燒(或隔絕氧氣、氧氣不足等)(合理即可) 燭芯內的金屬是鋁。 實驗Ⅰ結論:該金屬一定不是銅 實驗Ⅱ結論:該金屬一定不是鐵。 Mg+CuCl2==MgCl2+Cu 金屬鋁也能與氯化銅溶液反應,生成紅色固體。 ①鋁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 ②其它條件相同時,金屬顆粒越小,與酸反應速率越快(合理即可)
【解析】【思考與解釋】利用燃燒的條件可知燈芯金屬不燃燒是因為蠟蒸氣起到了隔絕空氣的作用;
【實驗探究】(2)根據蠟燭燭芯內的金屬可能是銅、鐵、鎂或鋁中的一種,故猜想四:蠟燭芯內的金屬是鋁;
(3)打火石是銀白色,而銅是紫紅色的,所以該金屬一定不是銅;根據氯化亞鐵的溶液是淺綠色的事實分析可知:取燈芯加入鹽酸如果生成無色的溶液則說明有沒有鐵存在;
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規律是活動性強的金屬可以從鹽溶液中置換出活動性比它弱的金屬分析可知:實驗3中可能會發生Mg+CuSO4=MgSO4+Cu 或 2Al+3CuSO4=Al2(SO4)3+3Cu,由于鎂、鋁、銅三種金屬中銅的活動性最弱,所以鎂與鋁都可以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因此不能證明該金屬一定是鎂也可能是鋁;
(4)①鋁在空氣中易被氧氣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鋁薄膜起到保護作用,鋁條與酸反應開始一段時間壓強變化不大;
②金屬與酸反應時,先要打磨掉表面的氧化膜。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活動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A(如圖所示):先向錐形瓶中注入一定量氯化鋇溶液,再注入一定量稀鹽酸溶液,此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產生后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將所有藥品加入到錐形瓶中,對錐形瓶中廢液里的溶質成分繼續探究。
【提出問題】錐形瓶中廢液里有什么溶質?
【猜想假設】①NaCl、Na2C03
②NaCl、BaCl2
③NaCl、HC1、BaCl2
④(2)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小松同學認為猜想③成立,于是展開如下探究:
【評價交流】小松同學的B實驗結論(3)_________(填“正確〃或“錯誤”)理由是(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細分析B、C實驗,發現探究過程也不正確,理由是(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結合上述問題甲同學最終調整實驗B中所加試劑為(6)_________,后看到C中溶液變紅,證明猜想③成立。
【歸納總結】由小松同學實驗探究過程得出,在確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離子,選擇試劑時需注意的問題是(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固休A,B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
(1)10℃時,10g水中分別溶解A、B達飽和,溶解得更多的物質是
(2)當A、B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時,溶液的溫度是
(3)把100 g質量分數10%的B溶液從30℃降溫到10℃,此時B溶液的質量分數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
A. 液氮用作制冷劑 B. 鎂粉用作照明彈
C. 生石灰用作干燥劑 D. 碘酒用作消毒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從H、C、O、Ca四種元素中選一種或幾種元素,寫出一個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符號:
(1)由原子構成的單質_______________;
(2)由分子構成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
(3)由分子構成的有機物_______________;
(4)由四個原子構成的酸根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按酸、堿、鹽、氧化物的順序排列的一組物質是
A.H2SO4、Na2CO3、NaCl、CuO B.H2O、Ca(OH)2、HCl、Na2SO4
C.H2SO4、NaOH、Na2CO3、Fe2O3 D.NaOH、H2CO3、NaCl、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要將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溶液,小明選擇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加入CaO ;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溫度;④降低溫度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所選用的收集裝置是E或__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
(3)若用B裝置制取氧氣,則加入到B裝置的藥品是______________。
(4)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所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若觀察到________,說明瓶中已充滿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氫原子).
(1)從宏觀角度看,物質C屬于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2)以上變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3)從微觀角度看,物質B是由 構成的(選填“分子”或“原子”或“離子”);
(4)參加反應的A與B的微粒個數比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