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化學小組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1)根據如圖回答問題。
①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紅磷燃燒時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卻到室溫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燒杯中的水_______________。
③冷卻至室溫后打開止水夾,發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④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四硫化鈉(Na2S4)固體可替代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反應原理為:2Na2S4+O2+2H2O == 8S↓+4NaOH(氫氧化鈉)。小資料:四硫化鈉(Na2S4)與氧氣、水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固體硫(S)和易溶于水的氫氧化鈉。
(實驗過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鈉固體加入試管中,再加入適量的水,迅速塞緊橡膠塞,充分振蕩。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據h1(如圖1所示)。
②將該試管插入水中(如圖2所示),拔下橡膠塞,觀察到_____________,塞緊橡膠塞。將試管取出,倒轉過來,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據h2。理論上h2∶h1=______。
【答案】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劇烈燃燒、黃色火焰、大量白煙、放熱 進入集氣瓶 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恢復到室溫集氣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水倒吸入集氣瓶 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試管內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變 h2∶h1= 79:100(或4:5)
【解析】
(1)根據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進行分析。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集氣瓶中的氧氣消耗后,導致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水進入集氣瓶,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即為集氣瓶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
(2)根據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或21%)進行分析解答;
(1)①紅磷有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②紅磷燃燒時的現象是劇烈燃燒、黃色火焰、產生大量白煙、放熱;冷卻到室溫打開止水夾后,由于氧氣被消耗,瓶內氣壓減小,能夠觀察到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
③冷卻至室溫后打開止水夾,發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恢復到室溫時,集氣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水倒吸入集氣瓶;
④實驗結論:,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約占集氣瓶中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說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約為五分之一;
(2)②將該試管插入水中(如圖2所示),拔下橡膠塞,由于試管中的氧氣被消耗,導致試管中的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試管中的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變時,塞緊橡膠塞。將試管取出,倒轉過來,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據h2,由于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或21%),因此理論上h2:h1=(1- ):1=4:5(或(1-21%):1=79:100。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恰當的化學符號或符號的意義填空:
(1) | (2) | |||||
化學符號 | H | 2P2O5 | Al3+ | ④_ | ⑤_ | ⑥_ |
名稱或意義(只寫一種) | _ | _ | _ | 2個鐵原子 | 由3個氧原子構成的一個臭氧分子 | 一氧化碳中碳元素顯+2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可用于電解水實驗,氣球可收集產生的氣體。通電一段時間后,管①上方的氣球體積____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管②上方的氣球體積;
(2)寫出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______;
(3)裝置B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紅磷燃燒的現象是發光放熱,產生大量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結合下列圖示回答問題
(1)寫出一條從圖A中獲得與數字有關的信息:__________,鉻屬于____(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硫酸鉻的化學式Cr2(SO4)3,則氧化鉻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2)B---E中屬于陽離子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屬于同一種元素的是________。
(3)F在化學變化中容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電子形成___________(填化學符號),E和F組成的物質是由________構成的。(填“分子” “離子”或“原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用語是架起宏觀和微觀的橋梁。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碳酸鈣_______ 四氧化三鐵_____ 氫氧化鈉____
(2)標出下列劃線元素的化學價。
KMnO4 _________ Cl2 _________ H2SO3 _________
(3)金屬鐵是由______構成的,氯化鈉是由___________構成的。(用化學符號表示)
(4)原子得到或失去電子后形成離子。某微粒的結構示意圖為
①當a=______時,該粒子是原子。
②當a=8時,該粒子是_______。
A. 原子 B.陽離子 C. 陰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是某研究小組探究影響反應速率部分因素的相關實驗數據。
實驗 序號 | 過氧化氫 溶液濃度/% | 過氧化氫 溶液體積/mL | 溫度 /℃ | 二氧化錳 的用量/g | 收集氧氣 的體積/ mL | 反應所需 的時間/s |
① | 5 | 1 | 20 | 0.1 | 4 | 16.75 |
② | 15 | 1 | 20 | 0.1 | 4 | 6.04 |
③ | 30 | 5 | 35 | 2 | 49.21 | |
④ | 30 | 5 | 55 | 2 | 10.76 |
(1)通過實驗①和②對比可知,化學反應速率與_____有關;從實驗③和④對比可知,化學反應速率與溫度的關系是__________;
(2)用一定量15%的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為了減小反應速率,可加適量的水稀釋,則產生氧氣的總重量將________(選填“減小、不變或增大”)。
(3)寫出實驗②中反應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____。
如圖是某品牌補鐵劑的標簽。請回答:
(1)富馬酸亞鐵中C、H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
(2)已知富馬酸亞鐵(C4H2FeO4)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3%,若每次服用1包該補鐵劑,攝入鐵元素的質量為___________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的不同(如:a.組成元素不同;b.構成物質的分子不同:c.微粒間的空隙不同)決定了物質的多樣性。請從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的角度解釋下列物質多樣性(選填相應的字母):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屬于不同的物質:_________
②水和冰屬于同種物質,但狀態不同:___________;
③金和銀屬于不同的金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圖中(圖中小球均代表碳原子)的物質屬于____________(選填“同種”或“不同種”)物質,主要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屬于___________(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實驗室常用裝置。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_;
(2)該裝置用來實驗室制取氣體時需要滿足的條件有_________;
①反應物是固體; ②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
③反應條件需要加熱; ④氣體不易溶于水;
⑤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⑥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在試管口添加棉花后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_________
(3)將裝置中的集氣瓶換成小燒杯進行實驗。
若用于加熱碳酸氫銨時試管內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_______;
若用于驗證“銅綠”分解的產物,則試管內現象有__________,右邊小燒杯內應該添加的藥品是______;
(4)某“銅綠”的試劑瓶的部分標簽如圖所示,請根據標簽信息回答問題。
①Cu2(OH)2CO3的相對分子質量是___________;
②該瓶試劑中Cu元素的質量最多為_____________;
③某實驗需要純凈的Cu2(OH)2CO311.1g,則需取用該試劑的質量最多為多少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體積分數的實驗裝置,操作步驟如下:先用彈簧夾夾住乳膠管;將燃燒匙中的紅磷點燃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紅磷熄滅,廣口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瓶內水面上升情況。若實驗完畢后,進入廣口瓶內水的體積明顯小于瓶內原來空氣體積的,則下列解釋中不合理的是
A. 可能使用的紅磷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完全消耗
B. 可能未塞緊瓶塞,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C. 可能未等廣口瓶冷卻至室溫,即打開了彈簧夾
D. 可能沒夾緊彈簧夾,紅磷燃燒時瓶內部分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