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見著知微,見微知著”是化學學習常用的思維方法。
(1)氧氣、鐵和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裝有少量鐵粉的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某密閉容器中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如下,請回答:
變化Ⅰ表示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變化Ⅱ觀察到的宏觀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代表氫原子,代表氧原子)
【答案】 NaCl 或氯化鈉 有無色氣泡產生,固體全部溶解,溶液變成淺綠色 2H2 + O2 2 H2O 容器內壁有小液滴(小水珠)出現或容器內壁有冰粒(冰塊、固體)出現
【解析】(1)氧氣是由分子構成的,鐵是直接由原子構成的,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
(2)鐵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和氯化亞鐵,氯化亞鐵是淺綠色,故現象為固體逐漸溶解,有氣泡冒出,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3)由圖可知變化Ⅰ中,4個H2分子和2個O2分子反應生成2個H2O分子,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 + O2 2 H2O;變化Ⅱ中水分子之間的解析變小,故容器內壁有小液滴(小水珠)出現或容器內壁有冰粒(冰塊、固體)出現;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從A或B兩題中任選1個作答,若兩題均作答,按A計分。
A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 B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 |
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填字母序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 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__(填字母序號)。將燃著的木條接近集氣瓶口,看到木條______,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
所需裝置如下圖所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如圖.
(1)酒精燈加燈罩的目的 ______ ;
(2)加熱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的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寫出①②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氨氣在化學工業中用途廣泛。合成氨反應的微觀過程如下圖所示,請結合圖示回答問題:
(1)圖中的 屬于___________(填“單質”或“化合物”)。
(2)該反應所屬的化學反應基本類型是___________反應。
(3)根據物質變化的微觀圖示,可知化學反應前后肯定發生變化的是______(填序號)。
①元素的種類 ②原子的質量 ③分子的種類 ④原子的數目
(4)工業上常用氨氣來處理有毒氣體NO2,反應原理是8NH3+6NO2 7X+12H2O,其中X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單質 化合 ③ N2
【解析】(1)圖中的是由同種原子構成的分子,屬于單質;
(2)該反應由兩種物質生成了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
(3)根據物質變化的微觀圖示,可知化學反應前后肯定發生變化的是分子的種類,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4)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8NH3+6NO2 7X+12H2O,反應物中氮、氧原子個數分別為24、14、12,反應后的生成物中氮、氧原子個數分別為24、0、12,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則每個X分子由2個氮原子構成,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N2。
點睛: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反應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不變、數目、質量都不變;物質的種類、分子的種類一定發生變化。
【題型】簡答題
【結束】
14
【題目】已知A、B、C三種物質含有同種金屬元素,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E、F三種物質含有同種非金屬元素,其中E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有些反應條件略去),試回答:
(1)寫出B、F的化學式:B_______;F ________。
(2)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__,反應基本類型為________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① 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
(Ⅰ)請你在“A”、“B”兩套裝置中選擇其中一套作為發生裝置,并說明選擇的理由。____________。
(Ⅱ)如用D裝置收集O2,檢驗O2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Ⅲ)二氧化錳的作用是_______;反應結束后,要回收混合物中的MnO2,實驗操作是_______。
(Ⅳ)探究溶質質量分數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分別取10mL 5%、15%、30%的過氧
化氫溶液三份,測定收集到100mL氧氣所用的時間(其它實驗條件均相同),記錄如下:
實驗編號 | 1 | 2 | 3 |
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 5% | 15% | 30% |
所用時間(秒) | 205 | 25 | 3 |
實驗結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Ⅴ)用收集的氧氣完成圖F鐵絲燃燒的實驗,為使鐵絲在氧氣中持續劇烈燃燒,把光亮的細鐵絲盤成螺旋狀,_________,緩慢插入集氣瓶中,觀察到持續劇烈燃燒;該反應的化學方程為_______。
③ 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
(Ⅰ)制取二氧化碳時,能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則選擇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______(寫序號)。
(Ⅱ)反應結束后,生成了0.2mol二氧化碳,求稀鹽酸中參與反應的HCl的質量。__________(根據化學方程式列式計算)。
(Ⅲ)如圖G向裝滿CO2 的軟塑料瓶注入約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再在軟塑料瓶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如圖的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硫屬于金屬元素
B. 硫原子的核電荷數為16
C. 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07 g
D. 在化學反應中,硫原子容易失去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里既可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在加熱條件下使其分解制取氧氣,也可用如圖裝置,通過分解過氧化氫(H2O2)來制取氧氣。
請你根據已學化學知識和經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過氧化氫分解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寫出如圖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__________ 。
(3)與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相比,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氧氣的方法還可用_______________法,你選擇此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5)如用如圖所給的發生裝置還可以制取的氣體有_________________。
(6)如圖發生裝置中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長頸漏斗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氯化鈉、碳酸鈉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
⑴依據上表數據,繪制出了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溶解度曲線(如下圖),圖中能表示碳酸鈉
溶解度曲線的是________(填“A”或“B”)。
⑵圖中兩溶解度曲線相交于M點,此點表示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40℃時,把50 g A物質放入100 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目前人類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會加劇溫室效應。發展“低碳生活”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
(1)化石燃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_____。
①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步行代替開私家車 ③日常生活耗用的能量盡量少
(3)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氣的化學家之一,他獲得氧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a.加熱分解硝酸鉀、氧化汞、硝酸銀等
b.用二氧化錳與濃硫酸加熱:
①a中反應物均可制得氧氣,因為他們組成的共同點是______
②b中物質X的化學式是______,H2SO4的一個分子中有______個原子。
(4)拉瓦錫通過定量分析實驗,獲得化學的重要定律——質量守恒定律。
①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_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可能變化的是______。
A.原子種類 b.原子數目 c.分子種類 d.分子數目 e.元素種類 f.物質種類
②已知5gX恰好與10gY化合生成新物質Z。現有X、Y各15g,完全反應后生成Z的質量為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