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編號 | 1 | 2 | 3 |
實驗前(g) | 2.00 | 2.00 | 2.00 |
實驗后(g) | 0.43 | 0.44 | 0.45 |
分析 (1)pH大于7的溶液顯堿性;
利用pH試紙測定的溶液酸堿度是整數值;
(2)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
(4)實驗數據取平均值,能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5)根據提供的數據可以計算二氧化硅的質量分數;
(6)如果不除去發泡劑的質量,會導致計算結果偏大;
(7)有機物在高溫條件下容易分解;
(8)稀鹽酸和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
(9)如果不除去二氧化硅水的附著物,會導致計算結果偏大;
(10)為保證洗滌效果,應該用蒸餾水洗滌二氧化硅.
解答 解:(1)測得其上層清液的pH為8.3,則此牙膏顯堿性;
實驗室不能用pH試紙測得該數值,這是因為利用pH試紙測定的酸堿度是整數.
故填:堿;不能,因為利用pH試紙測定的酸堿度是整數.
(2)小岳同學發現,此品牌牙膏在冬季會出現顆粒變大的現象,是牙膏中的K12(一種鈉鹽)析出,則K12的溶解度和溫度的關系是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
故填: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
(4)此測定做3次實驗的目的是取平均值,使計算結果更準確.
故填:取平均值,使計算結果更準確.
(5)二氧化硅質量的平均值是0.44g,此牙膏中SiO2的質量分數為:$\frac{0.44g}{2.00g}$×100%=22%.
故填:22%.
(6)按上述實驗步驟操作,發現測定結果偏大,導致偏大的原因可能是剩余固體質量沒有減去發泡劑的質量.故填:剩余固體質量沒有減去發泡劑的質量.
(7)高溫加熱的目的除為了除去CaCO3及NaHCO3以外,還為了除去保濕劑、增稠劑、香精等有機物.
故填:保濕劑、增稠劑、香精等有機物.
(8)步驟②中,稀鹽酸和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2HCl=CaCl2+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CaO+2HCl=CaCl2+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9)步驟③中,洗滌的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硅上的附著物;若不洗滌,則測定結果將偏大.
故填:除去二氧化硅上的附著物;偏大.
(10)為保證洗滌效果,最好用蒸餾水洗滌.故填:A.
故答案為:
(1)堿,不能,因為利用pH試紙測定的酸堿度是整數;
(2)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4)取平均值,使計算結果更準確;
(5)22%;(6)剩余固體質量沒有減去發泡劑的質量;
(7)保濕劑、增稠劑、香精等有機物;
(8)CaO+2HCl=CaCl2+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9)除去二氧化硅上的附著物; 偏大.(10)A.
點評 合理設計實驗,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是得出正確實驗結論的前提,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知識奠定基礎.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方案 | 一、測溶液pH | 二、滴加Na2CO3溶液 | 三、滴加AgNO3溶液 |
實驗操作(先取適量實驗后的廢液與容器中) | ![]() | ![]() | ![]() |
實驗現象 | 試紙變色,對比比色卡:pH<7 | 有氣泡冒出 | |
實驗結論 | 稀鹽酸已經過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墻內開花墻外香--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 |
B. | 液氧和氧氣都能助燃--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 | |
C. | 吹脹氣球--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 |
D. | 電解水生成H2和O2--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成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