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中經常要根據實驗內容選擇對應的儀器和裝置.
(1)將下列操作還需要配合使用的另一種儀器(如圖甲所示)用短線連接起來.
(2)實驗室制取甲烷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說明甲烷具有 的性質.圖乙裝置既可以用于排空氣法又可以用于排水法收集氣體.無論瓶內裝滿空氣還是裝滿水,收集氣體時,制得的氣體都從b端進人,該氣體是 (填序號).
A.O2 B.H2.
答案 分析:
(1)據常見儀器的作用和用途來回答本題,要熟記它們的性質和用途;
(2)收集方法的選擇是根據:難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解答:
解:(1)試管夾用于夾持試管;移動高溫的蒸發皿用坩堝鉗;加熱燒杯中的水需墊石棉網;
(2)甲烷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說明甲烷難溶解于水;用圖2裝置收集氣體時:如果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要從“長”的進,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要從“短”的進,用排水法時,氣體要從“短”的進;由于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所以從短的一端進.
故答案為:(1)
(2)極難溶于水;B.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里取8mL水并進行加熱,下列需用的化學儀器組合正確的是( )
①帶鐵夾的鐵架臺 ②10mL量筒 ③100mL量筒 ④酒精燈 ⑤石棉網 ⑥試管 ⑦試管夾 ⑧膠頭滴管
A.②④⑥⑦ B.③④⑥⑧ C.②④⑥⑧ D.①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如下探究,請你填寫下列空格.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的火焰分為 、 和 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如圖)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處最先碳化.(變黑).
結論:蠟燭火焰的 層溫度最高.
(3)再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水霧.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澄清的石灰水變 .結論:石蠟燒燃后的生成物有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圖Ⅰ是小紅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在實驗時同學們聞到了一股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于是小明對原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裝置如圖Ⅱ。
【實驗操作】
a.向B、C、E三支試管中
分別加入5mL的蒸餾水,各
滴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
振蕩,觀察溶液顏色 。
b.在A、D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濃氨水,立即用帶橡皮塞的導管按實驗圖Ⅱ連接好,并將D試管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觀察幾分鐘。
【分析討論】:
⑴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⑵進行操作b時觀察到的現象是B中 D中 。
⑶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 ② 。
⑷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后實驗的優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裝置進行的相應實驗,達不到實驗目的是( )
圖1 圖2 圖3 圖4
A、用圖1所示裝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氣體
B、用圖2所示的裝置加熱蒸發NaCl飽和溶液制備NaCl晶體
C、用圖3所示裝置制取少量CO2氣體
D、在實驗室中,用圖4所示裝置除去少量黃河水中的泥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下列現象的解釋或者結論錯誤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斷運動
B.在鋼鐵制品表面涂油漆——可防止鋼鐵銹蝕
C.水通電分解——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把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火焰熄滅——瓶中氣體一定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