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1)根據兩溶解度曲線相交點的意義來解答;
(2)根據變化溫度后的點在曲線的位置來判斷溶液是否飽和;
(3)根據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多少來判斷溶液的濃。
(4)根據溶解度曲線的變化情況來決定其結晶方法;
(5)根據T3℃時的溶解度來判斷;
解答:解:(1)兩溶解度曲線相交B點的意義表示:T
2 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點A在溶解度曲線以下故為不飽和溶液,點B在曲線上,為飽和溶液;
(3)當溫度由T
2→T
1 時,甲溶液由B→C溶質減少了而溶劑沒變,故濃度變;
(4)因為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所以適合用降溫結晶;
(5)T
3℃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40g,70g甲的飽和溶液中含有甲物質:
×70g=20g;
答案為:(1)T
2 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由不飽和→飽和;
(3)變。
(4)降溫結晶;
(5)20g.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體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解決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