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反應前后可能發生變化的是
A. 分子數目 B. 元素種類 C. 原子數目 D. 物質的總質量
A 【解析】A、化學反應前后有兩個可能變:分子的數目、元素的化合價,錯誤;B、元素種類、元素質量都不變,因為是原子的重新組合,元素是一定不變的,正確;C、因為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都不變,正確;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的定義可知,物質的總質量是一定不變的,正確。故選A。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州市白云區2018屆九年級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方案設計合理的是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操作 |
A | 除去氨氣中的水蒸氣 | 通入堿石灰(主要成分:生石灰與氫氧化鈉) |
B | 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 |
C | 除去鐵粉中少量的銅粉 | 加入足量的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
D | 除去氯化鉀溶液中的鹽酸 | 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攪拌 |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A、堿石灰具有吸水性,不與氨氣反應,符合題意;B、檢驗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題意;C、鐵粉能與稀鹽酸反應,銅粉與稀鹽酸不反應,無法除去銅粉,能把鐵粉除去,不符合題意;D、NaOH + HCl== NaCl + H2O,引入新的雜質氯化鈉,不符合題意。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二診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粗鹽提純時需把蒸發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熱
B. 用水可以鑒別 NaOH、CaCO3、NH4NO3、CuSO4等四種固體
C. 探究水的組成時,用燃著的木條檢驗與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氣體,木條燃燒更旺
D. 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B 【解析】A. 粗鹽提純時不能把蒸發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熱,否則易導致晶體飛濺,錯誤;B. NaOH溶于水溫度升高、CaCO3不能溶于水、NH4NO3溶于水溫度降低、CuSO4溶于水得藍色溶液,正確;C.木條燃燒更旺,只能證明有氧氣生成,進而水中有氧元素,但是不能證明氫元素,錯誤;D. 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飽和石灰水,溶劑減少或溶解度變小時,都會析出氫氧化鈣固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皖北十校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深入推進扶貧開發,是我省的一項重要工作。下列幫扶脫貧措施中,主要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建立農產品銷售網絡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B、利用風力發電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C、修建溝渠,改建危房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D、利用秸稈制沼氣過程中有新物質甲烷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下表,則關于此反應認識錯誤的是( )
物質 | X | Y | Z | Q |
反應前質量/g | 20 | 2 | 1 | 37 |
反應后質量/g | 未測 | 32 | 1 | 12 |
A. 物質Z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B. 反應后物質X的質量為15 g
C. 反應中Y、Q的質量比為6∶5 D. 物質Y一定是單質
D 【解析】A、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不變的物質叫催化劑。物質Z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B. 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反應后物質X的質量為(20g+2g+1g-37g)-( 32g+1g-12g)=15g;C. 反應物質的質量比是變化量的比,所以Y、Q的質量比為(32g-2g):(37g-12g)=6:5 D. 該反應是X+Q→Y,物質Y...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關于氧氣用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氧氣可用來煉鋼 B. 氧氣可供給動植物呼吸
C. 氧氣可用于登山或飛行 D. 氧氣可用來滅火
D 【解析】A、氧氣能支持燃燒,可用于煉鋼工業,正確;B、氧氣具有能供給呼吸的性質,可提供動植物呼吸,正確;C、氧氣具有能供給呼吸的性質,可供登山運動員呼吸,正確;D、氧氣能夠支持燃燒不可用來滅火,錯誤。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2018屆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鋰、錳兩種金屬用途很廣。
(1)手機電池中存在LiMnO2,已知鋰元素顯+1價,則錳元素的化合價為___。電池充電時是將電能轉化為__(填字母):A.機械能 B.化學能 C.熱能
(2)鋰、錳的碳酸鹽也有廣泛的用途。
Ⅰ.粗碳酸鋰(含有Na+、K+、Ca2+等雜質離子)制備高純碳酸鋰的工藝流程如下:(已知碳酸鋰能與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鋰,碳酸氫鋰不穩定,受熱后會分解為碳酸鋰)
碳酸鋰易溶于水,碳酸鋰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見下表:
溫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1.54 | 1.33 | 1.17 | 1.01 | 0.85 | 0.72 |
①漿料“酸化”時,溫度不宜超過25℃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判斷酸化過程已經結束的明顯現象為______。
②“蒸發”時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母液循環次數對純度、產率的影響如圖1所示,循環不宜超過______次,主要原因是______。
③為了獲得較多高純Li2CO3,過濾Ⅱ后用______(填“熱水”或“冷水”)洗滌沉淀2-3次,并干燥。其原因是____。
Ⅱ.MnCO3可用作電訊器材元件材料,還可用作瓷釉、顏料及制造錳鹽的原料。實驗室模擬以MnO2為原料生產MnCO3的工藝流程如下:
已知:MnCO3難溶于水和乙醇,受熱易分解。
①檢驗水洗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
②水洗結束后,用乙醇洗滌的目的是______。
③MnCO3在空氣中加熱易轉化為不同價態的錳的氧化物,其固體殘留率隨溫度的變化如下圖所示。通過計算可知,300℃時,剩余固體中n(Mn)∶n(O)=1:2,即可認為A物質化學式為MnO2,同時測得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請寫出0~300℃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圖中點D對應固體的成分為_____(填化學式,并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2018屆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一種由甲醇為原料的新型手機電池,其電池反應原理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學式為
A. O2 B. CO C. CO2 D. H2
A 【解析】化學反應前后各種原子個數相等,反應后有4Na、2C、12O、12H,反應前(X除外)有4Na、2C、6O、12H,所以3X中有6O,X的化學式為O2,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畢業班綜合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乙醇與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B. 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是放熱過程
C. 氯化鈉溶液能夠導電是因為溶液中存在Na+和Cl-
D. 1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是31g,則在10℃時50g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鉀31g。
C 【解析】A、乙醇與水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形成酒精溶液,錯誤; B、硝酸銨溶于水吸收熱量,溫度降低,錯誤; C、氯化鈉在溶液中以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形式存在,故可以導電,正確; D、1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是31g,表示10℃時100g的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鉀的質量是31g,故D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