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操作中(括號內為待檢驗物質或雜質)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 物質 | 目的 | 主要實驗操作 |
A | H2 (HCl)氣體 | 除雜 | 先通入Na2CO3 溶液,在通過濃硫酸干燥 |
B | CaCO3、CaCl2固體 | 分離 | 溶解、過濾、洗滌、干燥、蒸發 |
C | NaOH(Na2CO3)溶液 | 檢驗 | 取樣,滴加足量稀鹽酸,觀察現象 |
D | Cu、Ag | 比較活動性 | Ag片侵入CuSO4溶液中,觀察現象 |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A、混合氣體先通入Na2CO3 溶液,雖然可除去氯化氫氣體,但生成二氧化碳,錯誤;B、將CaCO3、CaCl2固體溶解、過濾、洗滌、干燥、蒸發,可進行分離,正確;C、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無現象,與碳酸鈉反應有氣泡產生,正確;D、Ag片侵入CuSO4溶液中,無現象,說明沒發生化學反應,銀不如銅金屬活動性強,正確。故選A。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2018屆九年級模擬測試卷(3)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常溫下,下列各組物質中,X既能與Y反應又能與Z反應的是
X | Y | Z | |
① | CO2 | Ca(OH)2溶液 | H2O |
② | BaCl2 | 稀硫酸 | 碳酸鈉溶液 |
③ | 氧化銅 | CO | 稀鹽酸 |
④ | C | O2 | CO2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D 【解析】①二氧化碳常溫下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二氧化碳在常溫下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正確;②氯化鋇常溫下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氯化鋇與碳酸鈉溶液在常溫下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正確;③氧化銅與一氧化碳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氧化銅與稀鹽酸在常溫下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正確;④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八校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由左至右分別為A、B、C、D的4個實驗,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A. 收集較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 B.
測定溶液的酸堿度
C. 稱取一定質量的NaCl固體 D.
蒸發食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句容市華陽片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學情調查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向硫酸鐵溶液中投入一小塊金屬鈉,反應劇烈,產生如圖現象:
(1)硫酸鐵溶液為______色。
(2)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黃色 6Na+6H20+Fe2(SO4)3=3Na2SO4+2Fe(OH)3+3H2 【解析】(1)硫酸鐵溶液中含有Fe3+,溶液為為黃色; (2)由圖示可知,Na和硫酸鐵溶液反應生成氫氣和Fe(OH)3紅褐色沉淀,根據原子守恒可得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6Na+6H2O+Fe2(SO4)3=2Fe(OH)3↓+3Na2SO4+3H2↑。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句容市華陽片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學情調查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向CuSO4溶液中先后逐滴滴加100g Ba(OH)2溶液與一定量的HCl溶液,反應過程中加入溶液的質量與產生沉淀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o~a溶液導電性逐漸增強
B. d點溶質的成分為一種
C. m=3.31
D. 原Ba(OH)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71%
C 【解析】向CuSO4溶液中先后逐滴滴加過量Ba(OH)2溶液生成BaSO4和Cu(OH)2沉淀,完全反應后再滴加稀鹽酸,先中和多余的Ba(OH)2溶液,再溶解Cu(OH)2沉淀,最后剩余BaSO4沉淀; A.o~a段發生反應為Ba(OH)2+CuSO4===BaSO4↓+Cu(OH)2↓,可知此段溶液導電性逐漸減弱,故A錯誤;B.d點溶液為過量鹽酸與Ba(OH)2溶液、Cu(OH)...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句容市華陽片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學情調查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驗滿”。下圖是他的主要實驗步驟,其中操作有誤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圖中操作正確;B、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圖中所示操作正確;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圖中操作正確;D、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時,應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圖中操作錯誤。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2018屆九年級模擬化學測試卷(4) 題型:推斷題
如圖為某些物質間的轉化關系.E為常見的堿,F常作食品干燥劑,M為石膏的主要成分.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化學式:C________,F_________.
(2)反應①、③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體現明代《天工開物》中“煤餅燒石成灰”的反應是_____(選填反應序號).
(4)工業上可用B和H合成乙醇(C2H6O),反應中B和H的質量比為______.
H2O CaO Ca(OH)2+Na2CO3=CaCO3↓+2NaOH 2Ca(OH)2+2SO2+O2=2CaSO4↓+2H2O ② 22:3 【解析】(1)E為常見的堿,F常作食品干燥劑,所以F是氧化鈣,M為石膏的主要成分,所以M是硫酸鈣,碳酸氫鈉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C通電會生成G和H,所以C是水,G、H是氫氣和氧氣中的一種,D會生成氧化鈣和B,所以D是碳酸鈣,B是二...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2018屆九年級模擬化學測試卷(4) 題型:單選題
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A. 地殼中元素的含量: B. 硫元素的化合價:
C. 溶液的PH: D. 溶解后溶液的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2017~2018學年九年級第二學期3月信息反饋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興趣小組為了研究露置于空氣中純凈的生石灰變質情況,進行了如下實驗:
則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
A. A轉化為B過程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逐漸減小
B. 如無濃硫酸,則粉末B中Cao質量測定值偏小
C. 粉末B中CaCO3的質量為5克
D. 粉末B中CaO的質量為16.6克
B 【解析】A、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A轉化為B過程中鈣元素的質量不變,但是由于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固體的質量增加,鈣元素的質量分數逐漸減小,故正確; B、如無濃硫酸,氣體C中的水分會被燒堿固體一同吸收,固體增重偏大,計算得到碳酸鈣的質量偏大,相應吸收水的質量偏小(A到B增加29g-25g=4g為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總和),計算所得氫氧化鈣的質量會(比碳酸鈣的質量偏大的質量)更小,則粉末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