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組物質在pH=14的某無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FeCl3、NaCl、KNO3 B. NaC1、NaOH、NaNO3
C. CaCl2、NaNO3、Na2CO3 D. KNO3、H 2SO4、NaCl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2018年臨沂中考模擬(二) 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根據圖中實驗裝置,回答問題:
發生裝置 | 收集裝置 | 洗氣裝置 |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
(2)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收集裝置為(填字母序號)________.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若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則氣體應從F裝置的________(填“①”或“②”)端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大慶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開學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所用除去雜質的方法正確的是( )
選項 | 待提純的物質 | 除去雜質的方法 |
A | KCl(MnO2) | 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
B | FeSO4溶液(CuSO4) | 加入適量的鋅粉,過濾 |
C | CuSO4(H2SO4) | 加入氯化鋇溶液、過濾 |
D | Cu(CuO) | 加入稀鹽酸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2018學年南京市九年級下化學第一次月考卷 題型:綜合題
某化學實驗小組同學將鐵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發現生成紅色固體物質的同時有較多的氣泡放出。這一現象激發起同學們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氣體?
【提出猜想】從物質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氣體可能是SO2、O2、H2。
【查閱資料】SO2易溶于水,它能與NaOH反應,生成Na2SO3。
【方案設計】依據上述猜想,實驗小組同學分別設計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學認為是O2,則檢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認為是SO2,則只需將放出的氣體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氣瓶中,稱量通氣前后洗氣瓶的質量。寫出SO2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小組同學合作設計了如下組合實驗方案,排除和驗證猜想的氣體。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認為方案中的安全隱患是______________。
丙同學認為:為確保安全,實驗前應先收集一試管氣體,用拇指________________,若不發出_____________,方可采用上面的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探究】
經丙同學確認安全后,小組同學首先對裝置A進行稱量,再將收集到的氣體從a通入,過一會兒點燃B處酒精燈;一段時間后,發現表面含CuO的銅網由黑色變為光亮的紅色;停止通氣,再次稱量裝置A,發現質量無增減。
結論:鐵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時,產生的氣體是____________。
【思維拓展】
(1)由上述實驗可以推出,硫酸銅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物質。
(2)不通過稱量,如何判斷?有一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發現試管內液面上升,就得出S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結論。其他同學認為這一方案不嚴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學嚴謹的結論,仍利用該裝置,補做的實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6.4克SO2與119.6克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求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2018學年南京市九年級下化學第一次月考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區分物質的試劑或方法不正確的是( )
A. 用水區分氯化鈉和碳酸鈣 B. 用聞氣味的方法區分白酒和白醋
C. 用鹽酸區分黃金和黃銅(含鋅) D. 用酚酞溶液區分氯化鈉溶液和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2018學年南京市九年級下化學第一次月考卷 題型:單選題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化學知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層水垢 B. 生銹的鐵鏈長時間浸泡在稀鹽酸中除銹
C. 熱的純堿溶液洗滌餐具上的油污 D. 車船表面噴涂油漆以防生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蘇州市區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化學期末考試試卷 題型:單選題
從分子、原子的觀點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1滴水中含有約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水分子很小
B.墻內開花墻外香,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C.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分子的化學性質發生了改變
D.25m3的石油氣加壓后可裝入容積為0.024m3的鋼瓶中,說明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請根據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盛夏,天氣悶熱,池塘中常常出現魚兒“浮頭”現象,其原因是:________
(2)過濾操作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____。
(3)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結果偏低的原因: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浦東新區第四教育署2018屆九年級(五四學制)3月學習素養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
A. 4P + 5O22P2O5 B. 4Fe+3O2
2Fe2O3
C. Cu + 2AgCl →CuCl2 + 2Ag D. 2Fe + 6HCl →2FeCl3 + 3H2↑
A 【解析】A、4P + 5O2 2P2O5,故A正確;B、3Fe+2O2Fe3O4,故B錯誤; C、Cu + 2AgCl 不反應,銅雖然比比銀活潑,但氯化銀不溶于水,故C錯誤;D、Fe + 2HCl =FeCl2+ H2↑,故D錯誤。 點睛∶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⑴以客觀事實為依據⑵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某溶液里滴入氯化鋇溶液后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則此白色沉淀( )
A. 一定是硫酸鋇 B. 一定是碳酸鋇
C. 一定氯化銀 D. 可能是硫酸鋇或氯化銀
查看答案下列物質間的反應中,觀察不到明顯現象的是( )
A. 稀硫酸滴入碳酸鈉溶液中 B. 將CO2通入氫氧化鈣溶液中
C. 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 D. 將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銅中
查看答案通過分析表格,總結規律及含義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下表是部分酸、堿、鹽在20℃的溶解性,下列物質溶解性不正確的是( )
OH | NO3 | Cl | SO4 | CO3 | |
Ca | 微 | 溶 | 溶 | 微 | 不 |
Na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A. 繪制表格的依據是物質的溶解度
B. 常見物質一般可分為:易溶、可溶、微溶和難溶(不溶)
C. 20℃時Ca(OH)2、CaSO4和CaCO3的溶解度都不大于1 g/100g水
D. Ca(NO3)2、Na2CO3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查看答案某固體中加入了稀鹽酸,產生了一種無色氣體,則該固體不可能是( )
A. 鐵片 B. 碳酸鈉 C. 碳酸鈣 D. 銅片
查看答案下列不可用來鑒別稀硫酸和氫氧化鈣溶液的是( )
A. 酚酞試液 B. 氯化鈉 C. 氧化鐵 D. 碳酸鈉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