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
A. 墻內開花墻外香﹣﹣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 吹脹氣球﹣﹣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C. 電解水生成H2和O2﹣﹣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成分子
D. 液氧和氧氣都能助燃﹣﹣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鋰原子序數是3
B. 鋰屬于非金屬元素
C. 鋰原子的相對原子質最是6.941
D. 鋰原子核內有3個質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碳元素是組成許多物質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的有關問題(7分)
(1)倡導”低碳”生活,主要為了減少_____________的排放量,
(2)檢驗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然氣(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為減少溫室氣體CO2的排放,科學家將CO2和H2在催化劑和加熱條件下反應,轉化為水和甲烷,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說:”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填“是”或“否”)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查閱資料)氨水易分解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
(進行試驗)圖Ⅰ是課本中某個探究實驗,幾分鐘后該實驗中可以看到的現象是
甲燒杯_____乙燒杯_____;其中燒杯乙的作用是_____;通過該實驗可以得出或推導出一些結論:_____(答一條即可)。
(實驗改進)老師對圖Ⅰ所示的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Ⅱ所示),并進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長條形濾紙,等距離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②將滴加了無色酚酞試液的長條形濾紙放入一潔凈的試管中,并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
③向脫脂棉上滴加幾滴濃氨水。
(分析討論)(1)按照改進后的實驗,幾分鐘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
(2)實驗過程中若發現濾紙條沒有變紅而棉花變紅,其可能原因是_____。
(拓展延伸)同學們經過討論后認為,圖Ⅰ、圖Ⅱ所示裝置雖能證明分子的性質,但不能證明影響分子性質的因素,于是又設計了如圖Ⅲ所示的裝置。
在U型管的兩個管口分別放入卷成筒狀的棉紗布,并用橡皮塞塞緊。用注射器吸取2mL的酚酞溶液從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紗布上,使其潤濕,從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濃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組裝好另一套裝置,將其中一套裝置的下端放入熱水中,并同時向兩支U型管中注入濃氨水。
(1)按照圖Ⅲ所示的裝置進行操作,幾分鐘后看到的現象是_____,該現象說明了_____。
(2)圖Ⅲ所示的實驗方法相對于圖Ⅰ所示的實驗方法,具有哪些優點:①_____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按要求寫出下列符號或指出符號的意義:
(1)3H2O_____________;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________;
(3)2個氯原子__________;
(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為+5價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對于Na和Na+ 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具有相同的電子層數 B. 質子數相同
C. 核外電子數不同 D. 屬于同一種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五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小江和幾個同學用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來探究還原反應的概念。裝置如下圖所示,請回答有關問題。
(1)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B裝置應連接C、D哪個裝置______?
(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玻璃管A中出現的現象有什么?寫出該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_
(3)在這個反應里,如何體現還原反應的概念?請說明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五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幾種燃燒現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煤油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火焰并冒黑煙
B. 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觸酒精燈火焰即燃
C. 硫在純氧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D. 甲烷與空氣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會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縣、趙縣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用 “”和“
”代表兩種不同的單質分子,它們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的模擬模型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參加反應的“”和“
”分子的個數比是 2︰1
B. 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C. 該反應有2種生成物
D. 每個生成物分子由3個原子構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