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校學生學習了金屬的化學性質后進行如下問題的探討:
①實驗室廢液中含有氯化銅和氯化亞鐵,對該廢液進行如下實驗:
Ⅰ.操作M名稱是 (14) 。
II.寫出濾渣中加入稀鹽酸后,一定發生的反應化學方程式 (15) 。
Ⅲ.寫出濾液中溶質的組成 (16) 。
②向銅銀混合物中,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硝酸銀溶液340 g,恰好完全反應,請結合下圖提供的數據計算。求:Ⅰ.混合物中銅的物質的量。II. a的數值。
【答案】(14)過濾
(15)Fe +2 HCl ===Fe Cl2 + H2↑
(16)氯化鋅(1分);氯化鋅和氯化亞鐵(1分)。Cu+2AgNO3====Cu(NO3)2+2Ag (1分)
【解析】
試題分析:(14)將不溶性固體和液體分離可采用過濾的方法;鋅粉能將氯化銅和氯化亞鐵中的銅和鐵置換出來,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后有氣體產生,說明濾渣中一定含有鐵,也有可能加入的鋅粉過量,可能含有鋅,則一定發生反應的是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16)若鋅將銅和鐵完全置換出來,則濾液中只含有氯化鋅;若將銅完全置換完成后,鋅將一部分鐵置換出來,則濾液中含氯化鋅和氯化亞鐵。②Ⅰ首先根據硝酸銀質量可以計算出硝酸銀物質的量,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混合物中銅的物質的量。具體步驟如下:
n(AgNO3)=340g×10%/170g/mol=0.2mol (1分)
設:銅的物質的量是X摩爾
Cu+2AgNO3→Cu(NO3)2+2Ag (1分)
1 2
X 0.2
(1分)
X=0.1mol
(1分)
Ⅱ a=7 (1分)
II.根據硝酸銀質量,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出生成銀和消耗銅的質量即可。
解:設生成銀的質量為X,消耗銅的質量為Y
硝酸銀質量=340g×10%=34g
Cu+2AgNO3====Cu(NO3)2+2Ag
64 340 216
Y 34g X
340/216= 34g/X X=21.6g
340/64= 34g/Y Y=6.4g
則銅銀混合物質量a的質量=6.4g+(22.2g-21.6g)=7g
答:略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水的認識錯誤的是
A.天然水可用沉淀、過濾、吸附等方法凈化
B.經過自來水廠處理的水是純水
C.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十分短缺
D.水通過三態變化實現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取7.8g鋅與銅的混合物與49.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產生氫氣的物質的量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
①計算樣品中所含鋅的質量 (20) (根據化學方程式列式計算);
②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21) (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由于發現了青蒿素,因此榮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青蒿素(化學式為C15H22O5)為無色針狀晶體,味苦,在水中幾乎不溶,熔點156~157℃,水煎后分解。下列關于青蒿素的說法錯誤的是
A.青蒿素可配制成水混懸注射液(懸濁液)
B.青蒿素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C.青蒿素受熱易分解
D.青蒿素中C、H、O元素的質量比為15:2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4分)某興趣小組用圖1所示流程制取氧氣,并回收提純氯化鉀和二氧化錳
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在反應過程中,若收集到氧氣3.2g時,其物質的量為 mol。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中,此時質量分數增加的物質是 ,當它的質量分數不在變化的實驗判斷依據是 。
(2)在回收提純的過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標號)。
A.提高實驗效率
B.保證固體1全部溶解
C.節約能源
(3)①寫出圖2中儀器a、b的名稱:
a , 。
②步驟Ⅱ中的操作m應選擇圖2中 (填“甲”或“乙”)裝置,該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步驟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銀(AgNO3)溶液檢驗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鉀,該檢驗方法的原理為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實驗結束后,稱得回收到的氯化鉀的質量比理論值小,可能的原因有 (寫一點)。
(5)取少量烘干后二氧化錳放入盛有一定濃度過氧化氫溶液中,立刻有大量氣泡產生,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屬于 反應。此反應說明二氧化錳與氯酸鉀混合加熱后不變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