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選用A裝置作為在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則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
(2)實驗室制取氧氣,為了可以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______填字母,下同
,收集裝置為______。
(3)用G裝置做磷在氧氣中燃燒試驗,結束后取出燃燒匙,立即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并振蕩,冷卻后若將集氣瓶倒轉,發現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來,其原因是______。
(4)某化學興趣小組擬對的性質進行探究,試驗步驟如下:
步驟1:如圖甲、乙、丙三個氣密性良好的燒瓶容積均為250mL,分別收集滿,圖中a處連接氣體壓力傳感器,用于測定燒瓶內壓力的變化,三個注射器內各裝有85mL液體。
步驟2:三位同學同時迅速將注射器內液體全部注入各自燒瓶中,關閉活塞;一段時間后,同時振蕩燒瓶。
步驟3:利用氣體壓力傳感器測定燒瓶內從開始加入液體至振蕩結束后的氣壓變化,得到如圖2所示的壓強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圖,曲線1、2、3分別表示甲、乙、丙三個燒瓶內的氣壓變化。
①燒瓶丙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②曲線1中BC段氣壓逐漸變小的原因是______,導致CD段氣壓快速變小的操作是______。
③結合上述曲線2、3分析,除去氣體選用氫氧化鈉溶液而不選用石灰水,原因是______。
【答案】 B D或F 磷燃燒消耗了瓶中的氧氣,而且氫氧化鈉溶液也吸收了生成的
,使瓶內壓強小于大氣壓,所以玻璃片被吸附在瓶口
溶于水,瓶內氣體減少,故壓強變小 振蕩 由于氫氧化鈣溶解度較小,飽和石灰水中含有的氫氧化鈣少,故吸收的
也少;但NaOH的溶解度大,故氫氧化鈉溶液中所含溶質多,吸收的
也更多
【解析】
(1)裝置A適用于固體加熱制取氣體,且試管口處沒有棉花團,所以是加熱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同時生成氯化鉀,故填:;
(2)實驗室制取氧氣,為了可以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B,該裝置可將塊狀二氧化錳置于多孔隔板上,關閉止水夾,通過長頸漏斗添加過氧化氫溶液,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為水和氧氣,裝置內壓強增大,將過氧化氫溶液壓入長頸漏斗中,固液分離,反應停止,打開止水夾,固液接觸,反應發生;
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來收集;故填:B;D或F;
(3)磷燃燒消耗了瓶中的氧氣,而且氫氧化鈉溶液也吸收了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使瓶內壓強小于大氣壓,所以玻璃片被吸附在瓶口,因此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來;故填:磷燃燒消耗了瓶中的氧氣,而且氫氧化鈉溶液也吸收了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使瓶內壓強小于大氣壓,所以玻璃片被吸附在瓶口;
(4)①燒瓶丙中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填:;
②曲線1變化幅度最小,則是裝置甲,BC段氣壓逐漸變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振蕩燒瓶使二氧化碳反應的速率加快,氣體的體積變小,導致壓強變小,所以導致CD段氣壓快速變小的操作是振蕩;故填: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內氣體減少,故壓強變小;振蕩;
③由于氫氧化鈣溶解度較小,飽和石灰水中含有的氫氧化鈣少,故吸收的二氧化碳也少;但NaOH的溶解度大,故氫氧化鈉溶液中所含溶質多,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更多,所以除去二氧化碳氣體選用氫氧化鈉溶液而不選用石灰水;故填:由于氫氧化鈣溶解度較小,飽和石灰水中含有的氫氧化鈣少,故吸收的二氧化碳也少;但NaOH的溶解度大,故氫氧化鈉溶液中所含溶質多,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更多。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子篩(又稱為沸石,主要成分為水和硅鋁酸鈉)可作為催化劑或吸附劑等,以高嶺土[主要成分為Al2 (Si2O5] (OH) 4]. 燒堿等為主要原料生產分子篩的工藝流程如圖:
(1)步驟①所得燒渣中主要含有兩種固體氧化物,分別為SiO2和___________(寫化學式);
(2)步驟②和③涉及的一項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 實驗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步驟③發生的反應之一是Na2SiO3溶液和通入的CO2氣體生成偏硅酸(H2SiO3) 沉淀和碳酸氫鈉(NaHCO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環利用的物質(水除外)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鉬是稀有礦產資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在元素周期表中鉬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鉬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原子核內質子數為42
B. 相對原子質量為95.94g
C. 屬于非金屬元素
D. 元素符號為M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NaCl、KNO3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將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50℃降至20℃,析出KNO3最多
C.使NaCl從其飽和溶液中析出,最好采用蒸發溶劑的方法
D.20℃時,30gNaCl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質量分數為3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除雜所選用試制與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選項 | 物質 | 除雜試劑及操作 |
A | 加水溶解、過濾、蒸發結晶 | |
B | 加入過量稀鹽酸,蒸發結晶 | |
C | 加入過量 | |
D | 通入灼熱的CuO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甲烷與水反應得到水煤氣的反應微觀示意圖:
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該反應前后存在元素化合價的變化
B. 反應物的分子個數比為1:1
C. 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
D. 四種物質中有三種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研究表明,氨氣(NH3)在常壓下就可以液化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車的清潔燃料,其燃燒時的主要反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生成物中的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g
B.X的化學式為N2
C.該反應不屬于置換反應
D.氨氣中氮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兩組實驗,實驗一:如圖1,將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鋅片插入盛CuSO4溶液的燒杯中;實驗二:如圖2,用導線將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銅片和鋅片分別連接到電流表正、負極,然后把銅片和鋅片一起插入盛CuSO4溶液的燒杯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一觀察到鋅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反應后溶液質量會增大
B.實驗二觀察到電流表指針發生了偏轉
C.實驗一和實驗二都明顯體現了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D.實驗一和實驗二從微觀角度分析,都存在著電子的得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班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先用彈簧夾住乳膠管,點燃紅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廣口瓶內水面的變化情況,實驗完畢,甲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小于瓶內空氣體積,乙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大于瓶內空氣體積的
,下列對這兩種現象解釋合理的是
A.甲同學可能使用紅磷的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
B.甲同學可能末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C.乙同學可能沒夾緊彈簧夾,紅磷燃燒時瓶內部分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
D.乙同學可能插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部分空氣受熱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