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學校的學習小組對當地的石灰石礦區進行調查,測定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該石灰石樣品16g,把100 g稀鹽酸分5次加入,測量過程所得數據見下表(已知石灰石樣品中雜質不溶于水,不與稀鹽酸反應),各次稀鹽酸用量和反應后剩余固體質量記錄如下: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實驗后剩余固體的質量/g | 13 | 10 | 7 | 6 | m |
請回答:
(1)上表中m的數值為 。
(2)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3)在第5次實驗后的溶液中,再加人足量的該石灰石樣品粉末,完全反應后過濾,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假設實驗過程中溶液損失忽略不計)
(4)畫出16g樣品中加入稀鹽酸的質量和剩余固體的質量關系的示意圖 (不用寫出計算過程。)
(5)第一次加入20 g鹽酸的反應速率為ν1,第二次加入20g鹽酸的反應速率為ν2,則ν1 ν2(選填“>”“<”或“=”)。
【答案】(1)6;(2)62. 5%(3)15. 36%(4)如圖
(5) >
【解析】
(1)根據圖表數據可知,第1、2次反應后固體物質減少的質量都為3g,而第3次反應后固體物質減少的質量為1g,說明此時碳酸鈣已反應完,固體質量不再改變,故表中m的數值為6。
(2)石灰石樣品中雜質不溶于水,不與稀鹽酸反應,故反應中減少的固體質量即碳酸鈣質量,反應中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3)根據題干中數據,設鹽酸的質量分數為x,按鹽酸全部反應的數據即可計算,根據第1次消耗的碳酸鈣的質量16g-13g=3g計算
解得x=10.95%
設第5次實驗后,再加人足量的該石灰石樣品粉末,此時100g鹽酸完全反應,設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為y,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z,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m,
解得y=16.65g,z=6.6g,m=15g
反應后氯化鈣的質量分數為:
(4)根據表格中信息知,每20克該濃度的鹽酸與3克碳酸鈣恰好反應,16g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是10g,消耗鹽酸的質量為:,16g樣品中加入稀鹽酸的質量和剩余固體的質量關系的示意圖如下:
(5)固體反應物的狀態、溶液的濃度,反應的溫度等都會影響反應速率,第一次加入20 g鹽酸的反應速率為ν1,反應消耗掉氯化氫,剩余水,第二次加入20g鹽酸,加入鹽酸后的濃度小于第一次加入鹽酸的濃度,故反應速率為ν1>ν2。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鋅粉和鐵粉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鋁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
(1)寫出一定發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2)若濾液呈淺綠色,請寫出所得固體中一定沒有的金屬。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a與c的溶解度曲線相交于P點。據圖回答:
(1)P點的含義是______。
(2)t2°C時,30ga物質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質量是___g,此時a的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
(3) t2°C時,a、 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是___。
(4)將t1°C的a、b、c三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溫度升高到t2C時,三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___
A c>a=b
B a=b>c
C a>b>c
D b>a>c
(5)t2°C時,將c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任填一種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物質的溶液可用作化肥、電鍍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溶解度是102.5g
B.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時,100 g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為28.6 g
D.將70℃甲的飽和溶液升高溫度或降低溫度,都有晶體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初中化學常用的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請根據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標號儀器名稱:甲_____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氧氣時,發現酒精燈酒精不足,應該用____________(填儀器名稱)往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3)利用裝置B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為了制取干燥的氧氣可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___(填裝置字母)
(4)寫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名稱:_____________。裝置C比裝置B優越之處在于_____________;若用裝置C來制取氫氣,其裝置氣密性檢查方法如下:_____________,往燒杯中加水,如果__________證明裝置漏氣。
(5)如圖是實驗室制備干燥的CO2的裝置,請把圖補畫完整_______。
(6)如果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實驗后,取過濾后少量溶液加入紫色石蕊試液,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另取過濾后少量溶液不斷滴加碳酸鈉溶液,所發生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所示是實驗室常用的一些儀器,回答圖后面的問題。
(1)根據以下實驗要求,選擇圖中合適儀器,將編號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①給體積約為90 mL的硝酸鉀溶液加熱:________;
②用固體氯化鈉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__________;
③過濾粗鹽水:________。
(2)除了圖中的儀器,(1)中的②、③兩個實驗都還要用到的一種儀器是(填儀器名稱)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MnO2為原料制備MnSO4H2O的工業流程如圖。
已知:①沉淀時的化學方程式為7MnSO4+7Na2CO3+11H2O=MnCO36Mn(OH)25H2O↓+7Na2SO4+6CO2↑
②MnSO4H2O和MnSO45H2O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醇。
③MnSO4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
(1)溶解時,為控制80℃,在實驗室可用水浴加熱如圖2.水浴加熱需要的玻璃儀器有酒精燈、① _____、_____。水浴加熱的優點有②_____________。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③_________(寫一種)。
(2)除鐵時需要攪拌,攪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過濾I所得濾液的溶質主要是Na2SO4和____________。
(4)酸溶時,MnCO36Mn(OH)25H2O與足量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5)請補充完整由流程中“酸溶”所得MnSO4溶液制備MnSO4H2O的實驗方案:將MnSO4溶液轉移至蒸發皿中,___________,在高于40℃時趁熱過濾,____________,100℃烘干得Mn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在學習中和反應后,做了如下實驗:
【觀察與討論】甲同學觀察到 B 燒杯中出現___________ 現象,于是甲同學認為氫氧化鈉和稀硫酸發生了反應。乙同學不同意甲同學的觀點,其理由是________;
為了科學處理廢液,同學們對 B 燒杯中上層溶液里的溶質成分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B 燒杯中溶液里的溶質含有什么物質?
【猜想與假設】甲同學猜想:Na2SO4
乙同學猜想:Na2SO4、NaOH
丙同學猜想:NaOH 、Ba(OH) 2
丁同學猜想:Na2SO4、H2SO4
【實驗探究】甲同學實驗:取 B 燒杯中溶液少許于試管中,向其中先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 液,溶液變成紅色,然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于是甲同學認為乙同學猜想正確。請你評價甲同學的實驗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學實驗:取 B 燒杯中溶液少許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鋇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乙同學結合甲同學實驗確定了溶液中溶質為 ___________填化學式);
同學們根據探究結果合理的處理了廢液。
【反思與總結】
a.通過甲同學實驗可知,判斷無明顯現象的中和反應發生了,可以通過實驗驗證 _______ 即可;
b.通過上述探究過程可知,猜想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成分時,不僅要考慮可溶于水的反應物及生成物,還要考慮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測定某鋼中鐵的質量分數,某同學進行了下列實驗:取10.0g粉碎的鋼樣品放入燒杯中,將122.5g稀硫酸分5次加入該燒杯中,充分反應后(假設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 ,測得剩余固體的質量數據記錄如下:
次數 | 1 | 2 | 3 | 4 | 5 |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 24.5 | 24.5 | 24.5 | 24.5 | 24.5 |
剩余固體的質量/g | 7.9 | 5.8 | 3.7 | a | 0.2 |
請計算:
(1)H2SO4中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
(2)表格中a的值為 。
(3)該鋼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為 。
(4)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