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中,同學們用下面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圖中固定試管的儀器已略去):加熱一段時間后,觀察到木炭粉的質量明顯減少;磚紅色的氧化鐵粉沫下部出現了一些黑色的固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停止加熱并冷卻到室溫.
(1)寫出硬質大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B裝置的作用是 .
(3)C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此現象說明 .
(4)裝置中氣球的作用是 .
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 |
專題: | 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 |
分析: | (1)利用現象結合硬質試管中物質的性質分析反應的發生; (2)反應后容器內氣體冷卻后容器內壓強減小,C裝置中的溶液會倒流,加入B裝置起到緩沖作用,可防止溶液進入硬質大試管中; (3)根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分析; (4)反應中有一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有毒,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加氣球收集一氧化碳防止環境污染. |
解答: | 解:(1)在硬質試管中含有碳、氧化鐵及少量氧氣,根據現象:加熱一段時間后,觀察到木炭粉的質量明顯減少;氧化鐵粉末下部出現了一些黑色的固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知生成了鐵,所以硬質試管中生成了一氧化碳;所以可發生的反應有:碳與氧氣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正確書寫出其化學方程式為:2C+O2 Fe2O3+3CO (2)反應后容器內氣體冷卻時容器內壓強減小,C裝置中的溶液會倒流,加入B裝置可防止反應后冷卻到室溫時,C裝置的溶液倒流;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此現象說明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說明A裝置已經發生了化學反應; (4)反應中碳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加氣球收集多余的CO,防止有毒的CO污染環境; 故答案為: (1)2C+O2 (3)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說明A裝置已經發生了化學反應; (4)收集多余的CO,防止有毒的CO污染環境. |
點評: | 此題是一道實驗的綜合題,解題的關鍵是對相關物質性質的分析,另外解題時實驗的一些關鍵現象也常常是解題的重要突破口,同時考查了有毒氣體對環境的污染.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例不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 A. | 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
| B. | 金屬表面銹蝕后,可用稀鹽酸進行清洗 |
| C. | 胃酸分泌過多的病人遵醫囑服用含有氫氧化鋁的藥物以中和過多胃酸 |
| D. | 蚊蟲叮咬人的皮膚分泌出蟻酸,如果涂含堿性物質的藥水就可減輕痛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吸煙有害健康,科學實驗表明香煙所產生的煙霧中,至少有300多種化合物,對人體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為了檢驗該煙霧中是否存在CO2和CO,在對香煙燃燒產生的煙霧進行適當處理后,依次通過足量的以下試劑(假設每次反應都是恰好完全反應):①澄清石灰水 ②灼熱的氧化銅黑色粉末 ③澄清石灰水,可能看到的現象有:
A.①變渾濁 B.①未變渾濁 C.②黑色粉末變成紅色 D.③變渾濁 E.③未變渾濁
(1)若煙霧中只含有CO2,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是 ,
(2)若煙霧中只含有CO,則看到的現象是 (填序號).
(3)若煙霧中有CO2和CO,則看到的現象是 (填序號).
(4)以上的檢驗過程中,利用了CO和CO2不同的化學性質,從微觀上看二者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描述的物質性質與其對應用途不相符的是( 。
| A. | 濃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劑 |
| B. | 石墨有導電性,可用作電池的電極 |
| C. | 氧氣有助燃性,可用于登山和潛水 |
| D. | 一氧化碳有還原性,可用于冶煉金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t2℃時,將等質量的a、b兩種可溶性固體分別加人盛有相同質量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的現象如圖1所示,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 (填“a”或“b“)物質的溶解一定達到了飽和狀態.
(2)圖2中, (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線.
(3)將圖1中a溶液的溫度從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與原溶液相比較,通常沒有發生變化的是 (填序號).
A.溶液的濃度 B.溶劑的質量 C.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反應事實可以推出影響化學反應的因素,下列推理中不合理的是
選項 | 化學反應事實 | 影響因素 |
A | 木炭在純氧中燃燒的火焰比在空氣中燃燒的火焰更明亮 | 反應物濃度 |
B | 粉末狀大理石與鹽酸反應比塊狀大理石更加劇烈 | 反應物種類 |
C | 紅磷在常溫下與氧氣不發生反應,加熱后能與氧氣反應 | 反應溫度 |
D | 雙氧水在通常情況下難分解,加入二氧化錳后迅速分解 | 催化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