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采用方法正確的是
選項 | 物質 | 操作方法 |
A | NaCl(Na2CO3) | 加入過量的稀鹽酸、蒸發、結晶 |
B | KNO3溶液(CaCl2) | 滴加K2C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過濾 |
C | CO2(HCl) | 通過盛有足量氫氧化鈉溶液的洗氣瓶 |
D | CuO(Cu) | 通入足量氧氣并加熱 |
A. A B. B C. C D. D
AD 【解析】A.Na2CO3能與適量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再蒸發、結晶,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A正確;B.CaCl2能與K2CO3溶液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鉀,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鉀,不符合除雜原則,故B錯誤;C.CO2和HCl氣體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C錯誤;D.Cu足量氧氣并加熱條件下...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null
如圖是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鐠元素的元素符號是Pr B. 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9g
C. 鐠原子的核內中子數為59 D. 鐠元素是非金屬元素
A 【解析】A.鐠元素的元素符號是Pr,故A正確;B.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9,沒有單位,故B錯誤;C.鐠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59,故C錯誤;D.鐠元素是金屬元素,故D錯誤。以下事實用微觀粒子的知識解釋錯誤的是
選項 | 事實 | 解釋 |
A |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 分子不斷運動 |
B | 水結冰后體積變大 | 水分子體積變大 |
C | 1 滴水中大約有 1.67×1021 個水分子 | 分子很小 |
D | 6000L 氧氣加壓后可裝入容積為 40L 的鋼瓶中 | 分子間有間隔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施肥是農業增產的重要手段。下列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A.Ca3(PO4)2 B.KNO3 C.NH4NO3 D.K2CO3
查看答案當前高效能的砷化鎵(GaAs)太陽能電池,產生能量的效率高達33%。已知GaAs中,As元素化合價為-3價,則Ga元素的化合價為
A.-l B.+1 C.+2 D.+3
查看答案人體中缺少某些元素,會影響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缺鐵易患貧血病 B.缺碘易患夜盲癥
C.缺鋅易患甲狀腺疾病 D.缺鈣易患動脈硬化疾病
查看答案下列四個短語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海市蜃樓 B.木已成舟 C.蠟炬成灰 D.葉落歸根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畢業班第四次十校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 稀釋濃硫酸 B.
讀取量筒中液體體積
C. 加入粉末狀固體 D.
二氧化碳驗滿
汞是一種有害元素,相關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原子核外有80個電子
B.相對原子質量為200.6 g
C.汞有毒,是非金屬元素
D.圖中Y代表的是Ag
查看答案黃曲霉素(化學式為C17H12O6)廣泛存在于變質的花生、玉米和谷物等農產品中,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黃曲霉素有很強的毒性
B. 黃曲霉素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7:12:6
C. 黃曲霉素是有機物
D. 1個黃曲霉素分子由35個原子構成
查看答案2017年,哈佛大學科學家將微小的固態氫置于488萬個大氣壓下,使固體中所有的氫氣分子破裂為氫原子,制得具有金屬性質的金屬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金屬氫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B.金屬氫與氫氣的化學性質相同
C.金屬氫不能導電 D.金屬氫形成過程中,氫原子核發生了改變
查看答案下圖是我國《可再生資源法》倡導的碳資源的轉化與循環利用示意圖。下列做法與該圖體現的理念不符的是
A.將秸稈加工轉化為酒精燃料
B.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生產尿素
C.過度開采煤、石油作為燃料
D.將石油精煉,制備合成材料
查看答案中華民族的發明創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下列古代發明及應用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陶瓷燒制 | B.火藥使用 | C.糧食釀醋 | D.活字印刷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興市2018屆九年級3月階段性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圍繞“酸和堿的反應”,做了如下圖所示的兩個實驗:
(1) 實驗一: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繼續滴加稀鹽酸,通過稀鹽酸與____________反應的現象,證明了酸和堿能發生反應。
(2) 向NaOH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繼續加入稀鹽酸,觀察到溶液由____________色變為無色,由此現象也證明了酸和堿能發生反應。
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對實驗二中試管內的無色溶液成分展開了討論。
【提出問題】試管中無色溶液的溶質除酚酞外還有什么?
【猜想假設】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____________
【實驗設計】若要證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試劑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____________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AgNO3 D.Na2CO3
【討論交流】小瑩同學認為滴入NaOH溶液,也能證明猜想一成立,你認為小瑩同學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
【反思評價】判斷中和反應是否發生,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借助指示劑。
產生藍色沉淀 2NaOH+CuSO4=Cu(OH)2↓+Na2SO4 Cu(OH)2(或名稱) 紅 NaCl BC 可行,若滴入NaOH溶液后沒有立即變紅,則說明猜想一成立 不一定 【解析】(1)根據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的現象、酸的性質來分析;(2)根據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進行分析解答;【猜想假設】根據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滴有酚酞的溶液顯無色,進...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興市2018屆九年級3月階段性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的是( )
A.Zn+2HCl=ZnCl2+H2↑ B.2Fe+3H2SO4=Fe2(SO4)3+3H2↑
C.Al+HCl=AlCl3+H2↑ D.Fe2O3+H2SO4=FeSO4+H2O
A 【解析】A、反應能發生,且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的原子個數和元素種類不變,故A正確; B、鐵和硫酸能反應,但反應產物應為硫酸亞鐵,不符合客觀事實,故B錯誤; C、該反應能發生,但H、Cl原子在反應前后的個數不相等,即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C錯誤; D、氧化鐵能與硫酸反應,但生成物應為硫酸鐵,不符合事實,故D錯誤;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興市2018屆九年級3月階段性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屬于鐵的物理性質的是
A. 易生銹 B. 能導電 C. 能與稀硫酸反應 D. 能在氧氣中燃燒
B 【解析】試題分析:鐵能導電的過程中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因此性質屬于物理性質。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襄陽老河口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理綜-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是某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則該反應
A. 是化合反應 B. A、B、C與D的分子個數比為1:1:1:2
C. 反應前后的分子種類不變 D.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H4+2O2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2018年九年級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NH4NO3是一種化學肥料,某NH4NO3溶液的pH=4,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鹽溶液也可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
B.NH4NO3是一種復合肥料
C.NH4NO3不能與熟石灰混合使用
D.久施NH4NO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
B 【解析】 試題分析:A選項鹽溶液也可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是正確的敘述,因為硝酸銨的pH=4;B選項NH4NO3是一種復合肥料,是錯誤的敘述,化學式中只含有氮元素;C選項NH4NO3不能與熟石灰混合使用,是正確的敘述,二者混合使用使用失去肥效;D選項久施NH4NO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是正確的敘述;故答案選擇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