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艱辛的努力,終于提出了現代元素周期表的雛形。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
(1)請依照規律模仿畫出16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______________ 化學反應中該原子比較容易 ___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離子。
(2)表示的是 __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3)上表中最活潑的金屬元素與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學式,任意填寫一種)_________________。
(4)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 Al3+ Na2O或Na2O2 從左到右依次遞增 【解析】(1)16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為,該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大于4 ,易得到電子,變成離子; (2)13號元素是鋁元素,該結構示意圖中最外層失去了3個電子,帶3個單位的正電荷,表示為Al3+; (3)表中最活潑的金屬是鈉,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二者組成的物質的化學式為 Na2O或Na2O2; (4)表中...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選項 | 事實 | 解釋 |
A | 酒精溶液不能導電 | 溶液中沒有自由移動的粒子 |
B | 工業上用空氣制取氧氣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 分子的種類沒有發生變化 |
C | 金剛石、石墨性質存在明顯差異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D | 水蒸發為水蒸氣,所占體積變大 | 分子間隔變大 |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A 溶液的導電微粒是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酒精溶液不能導電 溶液中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B 工業上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分子的種類沒有發生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C 決定物質性質的是組成和結構,金剛石、石墨性質存在明顯差異,是因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水蒸發為水蒸氣,所占體積變大,因為升溫時分子間隔變大;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惠州市畢業生學業綜合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推斷題
一包固體含有鋅粉、碳粉、氧化銅、氫氧化鈉、氯化鉀中的一種或幾種。為探究固體的組成,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所示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該實驗中生成白色濾渣乙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⑵原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質是 ________(寫化學式,下同),證據是_________。
⑶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____________。
⑷實驗結束后,該興趣小組將濾液C和濾液D都倒入到廢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層清液E為藍色,經檢驗E中不含氯離子,則E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
AgNO3+KCl=AgCl↓+KNO3 NaOH 加入Cu(NO3)2溶液無明顯現象,否則會生成藍色沉淀 KCl、Zn、CuO KNO3、Zn(NO3)2、Cu(NO3)2、HNO3 【解析】(1)鋅粉、碳粉、氧化銅不溶于水,故濾液A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鈉、氯化鉀,加入硝酸銅后無明顯現象,說明不含有氫氧化鈉,加入硝酸銀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白色沉淀是氯化銀,反應方程式為AgNO3+KCl=Ag...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惠州市畢業生學業綜合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
A. 合理攝入人體必需元素 B. 食用霉變的花生
C. 使用可降解的塑料餐盒 D. 用灼燒法鑒別合成纖維和羊毛纖維
B 【解析】A、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種類很多,需要合理攝入,否則會引起對應的病癥,正確; B、沒變的花生對人體的健康不利,不能食用,錯誤; C、不可降解的塑料會造成白色污染,故可以使用可以降解的塑料,正確; D、合成纖維和羊毛纖維燃燒后現象不同,故可以用灼燒發鑒別,正確。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2018年初中畢業生學業綜合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流程題
空氣中氮氣的含量最多,氮氣在高溫、高能量條件下可與某些物質發生反應。下圖是以空氣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業流程。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中發生的是__________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2)寫出步驟③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化學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有________________個。
(4)下圖是化肥硝酸銨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硝酸銨應具有的性質是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有揮發性 C.受熱易分解
施用該類肥料時,要避免與堿性物質混合使用,寫出硝酸銨與熟石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 。
物理 3 A C 2NH4NO3+Ca(OH)2 =Ca(NO3)2 +2H2O+2NH3↑_ 【解析】(1)步驟①中發生的只是將空氣分離,并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2)根據工業流程圖,步驟③中發生的反應是NH3和O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加熱生成NO和H2O,故化學方程式為:4NH3+5O24NO+6H2O, (3)由兩種物質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氫氣...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2018年初中畢業生學業綜合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將t2℃時A、B、C的飽和溶液同時降溫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C>B>A
B. 當A中含有少量B時,可以通過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A
C. 升高溫度可使接近飽和的C溶液變為飽和
D. 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C>B>A
A 【解析】A、由溶解度曲線可知,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C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和降低,將t2℃時A、B、C的飽和溶液同時降溫至t1℃后AB兩種物質仍然為飽和溶液,C為不飽和溶液,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t1℃時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 的質量分數大于A 的質量分數,C 的質量分數小于B的質量分數,故錯誤; B、A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較大,B 的溶解度隨溫...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2018年初中畢業生學業綜合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氧化物與X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則X是 ( )
A. 化合物 B. 金屬氧化物
C. 混合物 D. 單質
A 【解析】由圖可知,X包含氧化物,故X是化合物或純凈物,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常州市部分學校2018年九年級中考模擬試卷1 題型:單選題
分離、提純是化學實驗的重要環節,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設計 |
A | 除去銅粉中混有的少量鐵粉 | 用磁鐵吸引 |
B | 除去NaCl固體中的少量NaOH |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適量稀鹽酸,蒸發結晶 |
C |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 | 加入適量的Ba(NO3)2溶液,過濾 |
D |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 先通過濃酸,再通過氫氧化鈉溶液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磁鐵可以吸引鐵,而不能吸引銅,故可以除去銅粉中的少量的鐵,正確; B、氯化鈉和氫氧化鈉溶液水后,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故蒸發后可以獲得純凈的氯化鈉,正確; C、硝酸鉀不與硝酸鋇反應,氯酸鉀可以與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鉀,正確; D、混合氣體先通過濃硫酸后再通過氫氧化鈉溶液后又有水帶出,錯誤。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2018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綜合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圖所表示的化學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點燃酒精燈 B.
聞氣體氣味
C. 塞進橡皮塞 D.
量筒讀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