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氧循環”、“水循環”和“碳循環”是三大重要循環。
(1)自然界“氧循環”過程中消耗氧氣的主要途徑是動植物的呼吸和________。
(2)自然界“水循環”的主要變化過程與另外兩種循環有本質的區別,從微觀角度看,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自然界“碳循環”的部分循環途徑如圖所示。
①含碳單質的礦物燃燒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
②海水吸收CO2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_________;該反應與綠色植物吸收CO2相比,反應物相同而產物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玻璃管連接電源的____極,b玻璃管連接電源的____極。
(2)用一根燃著的木條分別在玻璃管尖嘴處檢驗電解水產生的氣體,則a玻璃管處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表明a玻璃管中的氣體是_____。b玻璃管處看到的現象________。
(3)寫出電解水的表達式:____________,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_____反應。
(4)該實驗表明水由_______組成,得出此結論的依據是化學反應前后_______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美國普度大學研發出一種利用鋁鎵合金制備氫氣的新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氧化鋁制得鋁的反應中,鋁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B. 流程中氧化鋁、水、氧氣都屬于氧化物
C. 鋁鎵合金可以循環使用
D. 氧化鋁可以借助太陽能電池重新變成氧氣與金屬鋁,該反應的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制備蔗糖的流程如下圖所示。
(1)操作A名稱是________,實驗室進行操作C應在________(填儀器名稱)中進行加熱。
(2)糖汁呈棕黃色,工業上可加入________對糖汁進行脫色處理。
(3)關于工業制備蔗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選填序號)。
a.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個過程中主要是物理變化
b.操作A、C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不同
c.為得到更多的蔗糖固體,進行操作C時應將水分蒸干再停止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下圖裝置,請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標有字母的儀器的名稱:m____,n_____。
(2)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共熱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填字母序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3)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若選用C做發生裝置,與B相比優點是____。
(4)若用裝置E收集氧氣,則氣體從____(填“a”或“b”)端通入;若使用裝置F收集氧氣,則氣體應從_____(填“c”或“d”)端通入。
(5)小明對媽媽殺魚時從魚肚內取出的魚鰾(如圖所示)產生了興趣,他以“探究魚鰾內氣體體積和成分”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進行探究實驗,通過查閱資料獲知:這種魚鰾內氧氣約占1/4,其余主要為二氧化碳和氮氣,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以下是小明分兩步進行的探究實驗:
①用兩種方法測量魚鰾內氣體體積:A、用醫用注射器抽取魚鰾內氣體,測量其體積;B、在水下刺破魚鰾,用排水集氣法收集魚鰾內氣體并測量其體積(如圖所示)。你認為測量結果最不準確的一種方法是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
②探究魚鰾內氣體的成分:用兩瓶魚鰾內的氣體進行實驗,幫助他完成下表中的實驗記錄:
實驗目的 | 實驗方法 | 實驗現象 |
驗證魚鰾內含O2 | _____ | ______ |
驗證魚鰾內含CO2 | _____ |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煤氣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們預防煤氣泄露.乙硫醇在煤氣燃燒過程中也可充分燃燒,其反應方程式為2C2H5SH+9O24CO2+2X+6H2O,則X的化學式為( )
A. SO3 B. SO2 C. CO D. 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芳發現,氯酸鉀與氧化銅混合加熱,也能較快產生氧氣,于是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錳、氧化銅外,氧化鐵也可以作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
(完成實驗)按下表進行實驗:測定分解溫度(分解溫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實驗編號 | 實驗藥品 | 分解溫度 |
① | 氯酸鉀 | 580℃ |
② | 氯酸鉀、二氧化錳(質量比 1:1) | 350℃ |
③ | 氯酸鉀、氧化銅(質量比 l:1) | 370℃ |
④ | 氯酸鉀、氧化鐵(質量比 1:1) | 390℃ |
(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1)由實驗_____對比,證明猜想合理;
(2)實驗所用的三種金屬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
(3)若氧化鐵是該反應的催化劑,請寫出這個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
(4)如表是二氧化錳用量與一定質量氯酸鉀制取氧氣反應速率關系的實驗數據。
①據如表可知二氧化錳與氯酸鉀的質量比為_____時,反應速率最快;
②通過分析可知,在化學反應中催化劑的用量_____越多越好。(填“是”或“不是”)
③二氧化錳用量過多沖淡了氯酸鉀粉末,相當于減少反應物的_____,所以反應速率受到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47.8g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氣體,得到50.0g碳酸鈉溶液,請計算(溫馨提示:CO2+2NaOH=Na2CO3+H2O).
(1)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是________g;
(2)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仔細閱讀下面的探究實驗信息,回答相關問題。
Ⅰ.(實驗目的)探究固體物質溶于水時的熱現象。
Ⅱ.(查閱資料)
(1)物質溶解于水的過程包括吸收熱量(Q吸)的擴散過程和放出熱量(Q放)的水合過程。
(2)通常狀況下,水的凝固點為0℃、沸點為100℃。
Ⅲ.(提出猜想)物質固體物質溶于水時,有可能出現放熱、_____、既不放熱也不吸熱等三種可能性。
Ⅳ.(實驗探究)某探究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方案。試劑瓶a、b、c中分別盛裝有A、B、C三種干燥的粉末狀固體藥品。操作:用a、b、c三個燒杯,分別盛裝相同體積的水,將燒杯中的水加熱至沸騰,撤去酒精燈,見沸騰剛止即迅速向a、b、c燒杯中對應加入一藥匙的A、B、C。現象:a燒杯中的水立即沸騰,b、c燒杯中的水未見沸騰現象。
Ⅴ.(實驗結論)
(1)物質A溶于水時,其熱現象為_____,說明Q吸_______(填“>”或“<”或“=”)Q放。
(2)物質B或C溶于水時,其熱現象為_______。
Ⅵ.(反思交流)不能準確斷定物質B或C溶于水時的熱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
Ⅶ.(拓展實驗)小張同學對物質A溶于水的實驗現象很感興趣,繼續向沸騰剛止的熱水中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A,又看到沸騰現象,繼續如此重復實驗,至燒杯中出現固體物質后,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A,卻看不到沸騰現象。請解釋不再產生沸騰現象的原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