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足量的稀鹽酸 | 沒有氣泡產生 | 生成物中沒有CO32- |
實驗序號 | 實驗方案 | 實驗現象 |
1 | 將水滴入盛有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中,配制成溶液,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生成的氣體 | 反應激烈,有大量氣體產生,并能使帶火星的復燃 |
2 | 取三份實驗1所得溶液分裝于三支試管中進行如下實驗: ①第一份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 ②第二份中加入無色酚酞試液 ③第三份中先加水再加入無色酚酞試液 | ①溶液變藍且長時間不褪色 ②溶液顯紅色,半分鐘內褪色 ③溶液顯紅色,半分鐘內褪色 |
3 | ①稱取3.9g過氧化鈉固體,逐滴加入約50mL水. ②待不再產生氣體,10min以后,加入用小紙片包好的MnO2,迅速塞緊雙孔塞,輕輕搖動反應器,紙包自動散開,MnO2與溶液開始接觸. | ①測得氧氣體積為185mL左右 ②又產生大量氧氣,至反應完全以后,又測得產生了374mL氧氣(兩次測定條件均相同) |
分析 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實驗一: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為放熱反應,放出的熱使溫度升高,瓶內的壓強增大,實驗二:檢驗碳酸鹽可以使用加酸化氣的方法,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變紅,實驗三:根據實驗現象以及質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還可能反應生成了過氧化氫,根據兩次反應生成的氧氣的體積即可推得反應的物質的量.
解答 實驗一:(1)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P處,木條復燃.說明生成的氣體是氧氣;
(2)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為放熱反應,放出的熱使溫度升高,瓶內的壓強增大,氣體向外逸出,所以產生該現象的原因: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放出熱量,使瓶中的空氣受熱膨脹,因此伸入燒杯中的導管口看到有氣泡產生;
實驗二:(1)檢驗碳酸鹽可以使用加酸化氣的方法,所以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取少量反應后所得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稀鹽酸 | 沒有氣泡產生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取少量反應后所得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稀鹽酸 | 沒有氣泡產生 |
點評 本題為信息給予題,完成此類題目,要能夠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同學們要能夠從整體上把握題意,綜合進行做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水沖洗泄漏的濃硫酸 | B. | 將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濃硫酸上 | ||
C. | 將氯化鋇撒在泄漏出的濃硫酸上 | D. | 用土將泄漏出的濃硫酸掩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粒子 | B. | 分子的質量一定比原子的質量大 | ||
C. | 分子一定由原子構成 | D. | 物質一定由分子構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我國規定食鹽中必須加碘,這里的“碘”是指碘元素 | |
B. | 煤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物質 | |
C. | 通常所說的煤氣中毒是指CO引起的中毒 | |
D. | 稀鹽酸可以與金屬氧化物反應,所以工業常用稀鹽酸來除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