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下圖操作可完成甲、乙兩個實驗。甲實驗為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乙實驗為配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甲實驗的步驟是①④⑤,其中去除雜質的關鍵一步是蒸發
B.甲實驗各步操作中的玻璃棒都是用來攪拌的
C.乙實驗按照②③①的步驟進行操作, 會導致配制的溶液濃度偏小
D.乙實驗中,若①所用燒杯剛剛用清水洗過,會導致配制的溶液濃度偏大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加熱某種固體有氣體產生,對于這一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 )
A.是化學變化 B.可能是物理變化,
也可能是化學變化C.是物理變化 D.既不是物理
變化,也不是化學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是人體中幾種體液的正常pH,其中酸性最強的是
A.膽汁(6.8~7.4) 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 D.胃液(0.8~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圖像與對應選項關系合理的是
A.在某溫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晶體
B.向NaOH溶液中滴中稀鹽酸至過量
C.用相等質量的雙氧水來制取氧氣
D.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剛和小麗兩位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驗證CO2與NaOH是否發生反應。
|
小剛用A裝置未看到明顯的現象,他認為CO2與NaOH不發生反應。
小麗用B裝置進行實驗,看到氣球變鼓,認為CO2與NaOH發生反應,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老師指出:CO2與水接觸也能看到上述現象,因此上述實驗不足以證明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兩位同學經過認真思考,決定從分液漏斗再向B燒瓶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又看到氣球變癟,從而確定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解釋氣球變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變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證明C中的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兩位同學認為利用該裝置做個對比實驗,補做的實驗是:實驗操作________________,實驗現象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金剛石和石墨的認識歸納中,不正確的是 ( )
A.組成元素種類相同 B.是性質不同的兩種物質
C.性質不同是構成原子的種類不同 D.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