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人人_亚洲美女在线视频_av手机在线播放_国产大片aaa_欧美中文日韩_午夜理伦三级

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8.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
(1)25℃時,將25g甲固體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復到原溫度后,得到溶液的質量為65g
(2)現有操作步驟:a.溶解b.過濾c.降溫結晶d.加熱濃縮;若甲固體
中含有少量乙,則提純甲的操作步驟是adcb (填字母序號).
(3)將35℃時丙的飽和溶液降溫到25℃,則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向100g35℃的水中加入45g甲固體,發現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甲的晶體析出.你認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甲固體溶于水時放熱.

分析 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①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②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③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通過降溫結晶還是蒸發結晶的方法達到提純物質的目的.

解答 解:(1)25℃時,甲物質的溶解度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30g,則50g水中最多溶15g,所得溶液質量為:15g+50g=65g;
(2)如果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卻熱飽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物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的方法是蒸發溶劑.因為甲的溶解度隨溫度影響較大,所以用降溫結晶的方法,具體步驟是:溶解,加熱濃縮制成飽和溶液,再降溫,析出晶體后過濾;
(3)將35℃時丙的飽和溶液降溫到25℃,丙的溶解度變大,溶液由飽和變為不飽和,沒有晶體析出,故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4)因為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開始發現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甲的晶體析出說明開始物質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冷卻后溶液溫度降低,溶解度變小,所以析出晶體.
故答案為:(1)65;
(2)adcb;
(3)不變;
(4)甲固體溶于水時放熱.

點評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如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數據.請回答下列問題:
溫度/℃020406080100
溶解度/gCa(OH)20.190.170.140.120.090.08
NaOH3191111129313336
(1)依據如表數據,繪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線的是A(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飽和的Ca(OH)2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具體措施有:
①加入氫氧化鈣,②升高溫度,③降低溫度,④加入水,⑤蒸發水后再恢復到原溫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確的是D.
A.②④⑥B.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
(3)20℃時,191g飽和NaOH溶液,蒸發10g水后,再降溫到20℃,可析出NaOH晶體的質量為9.1g.
(4)現有20℃時Ca(OH)2的飽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乙甲<(填“>”、“<”或“=”).
(5)現有60℃時含Ca(OH)2和NaOH兩種溶質的飽和溶液,若要得到較純凈的NaOH晶體,應采取的物理方法是降溫結晶.
(6)20℃時,欲測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將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再進行測定,則所測溶液的pH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甲、乙、丙三個探究實驗同學們都很熟悉,請回答問題:

(1)三個探究實驗共同用到的反應原理是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甲為探究可燃物燃燒條件的實驗,其中實驗A能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為: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產生黃色火焰,放熱,冒白煙,該實驗所用的探究方法為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驗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并且溫度達到著火點,與A裝置相比,B裝置一個顯著的優點是環保(或操作簡便);
(3)乙為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實驗時集氣瓶里如果沒有水,后果可能是膠塞彈開,實驗失敗,若止水夾沒有夾緊,會導致測得的空氣中氧氣含量結果偏高(“偏低”或“偏高”或“無法確定”)
(4)丙為探究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實驗過程中觀察到氣球的變化情況為先變大后變癟,將裝置冷卻到室溫后,再次放到天平上稱量,天平指針指向中間,(填“偏左”“偏右”或“指向中間”),請結合具體的反應物、生成物,從微觀角度解釋天平產生現象的原因參加反應的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磷原子、氧原子重新構成五氧化二磷分子,反應前后磷原子、氧原子種類、個數、質量都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因為蠟燭熔化時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是物理變化;因為蠟燭燃燒時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是化學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變化中不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
A.沼氣燃燒B.鐵鍋生銹C.干冰升華D.蔬菜腐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九年級化學課學完后,實驗學校化學興趣小組學生對“金屬活動性順序”從內容、規律以及應用等方面進行了總結.請你認真填寫下列空白:
(1)金屬活動性順序表:K  Ca  NaMg Al  Zn  Fe  Sn  Pb (H)CuHg  Ag  Pt  Au
(2)舉出一個金屬與酸反應的例子(用化學方程式表示)Zn+H2SO4=ZnSO4+H2
(3)金屬與鹽發生置換反應,必須至少符合以下兩點:
①K  Ca  Na三種金屬非;顫,不能將金屬直接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②活動性強的金屬能將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4)寫出一個有銅鹽生成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將一定質量的鐵粉加到Zn(NO32、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濾渣放入稀鹽酸中,有氣泡產生,則下列情況不可能存在的是(  )
A.濾渣是Ag、Cu、FeB.濾液中有Zn2+、Fe2+、NO3-
C.濾渣是Zn、Cu、AgD.金屬活動性順序為Ag<Cu<Fe<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某課外小組,用大理石與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中雜質不與鹽酸反應).甲、乙、丙三同學分別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下(燒杯的質量為25.0g).
燒杯+鹽酸大理石充分反應后燒杯+剩余物
75.0g12g82.6g
75.0g16.0g86.6g
95.0g12g102.6g
若甲、乙、丙三同學中有一名同學所取的大理石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同學所取的鹽酸與大理石恰好完全反應.
(2)計算大理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83.3%.
(3)反應完全后最終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化學興趣小組中某同學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術。他向包有過氧化鈉(Na2O2)粉末的脫脂棉上滴水,脫脂棉燃燒起來。小李很感興趣,于是,他和同學們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為什么脫脂棉會燃燒?

【猜想】①可能有一種氣體和另一種物質生成  ②反應過程中可能有熱量放出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探究】

實驗一:探究反應后生成的氣體是什么?

①打開如圖裝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觀察到試管內有氣泡產生,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P處,木條復燃。說明生成的氣體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中,還觀察到伸入燒杯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

實驗二:繼續探究反應后生成的另一種物質是什么?

①小張猜想另一種物質是Na2CO3,小李認為不可能。小李的依據是___________。

②小李取反應后所得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發現酚酞試液變紅色。說明反應后所得的溶液呈____________性。

【表達】由實驗探究的結果,寫出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免费av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丝袜 | 精品久久影院 | 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屁屁影院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骚黄视频 |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正在播放欧美 | 免费 视频 1级 | 亚洲xxxx在线观看 | 日韩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视频久久 | 免费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 在线观看成人 | 久草精品视频 | 综合久久网 | 久久免费电影 | 日韩精品视频网 |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 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 欧美狠狠操 | 国产第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 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 丰满少妇理论片 | 超碰青青青 |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 国产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97网站 | 99亚洲国产精品 | 久久国产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