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二氧化碳的性分析回答有關的問題.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碳酸不穩定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夠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常用此反應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常用來滅火.
解答 解:(1)將A、B裝置連接,A中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到紫色的石蕊試液中,二氧化碳與水化合生成了碳酸,觀察到的現象是石蕊試液變紅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2+H2O═H2CO3;可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是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不穩定易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將反應后的試管B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會后觀察到的現象是石蕊試液由紅色變成紫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H2CO3=H2O+CO2↑;在實驗過程中C裝置的作用是對比.
(2)將A、D裝置連接,A中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和水,可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該反應的實驗現象為: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該實驗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3)將A、F裝置連接可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應將A裝置的導管a與F裝置的導管c相連接,收集滿后,取下雙孔橡皮塞,將瓶中的氣體沿E裝置燒杯左側內壁緩緩倒入,觀察到的現象是: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這些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是密度比空氣大,化學性質是不燃燒、不支持燃燒.
故答為:(1)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CO2+H2O═H2CO3;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紫色石蕊試液由紅色變成紫色,H2CO3=H2O+CO2↑;對比.
(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a(OH)2+CO2═CaCO3↓+H2O,二氧化碳.
(3)c,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不支持燃燒.
點評 實驗現象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現,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為揭示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實質奠定基礎.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反應若無催化劑,則一定不能進行 | |
B. | 乙的構成中含有![]() ![]() | |
C. | 該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一定不變 | |
D. | 丁一定是氧化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反應前后分子種類,數目均不變 | B. | 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 ||
C. | 該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比是1:1:1 | D. | 該反應的產物均為氧化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