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興趣小組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種試劑,將含有Cu2+、Ba2+、Ag+和NO3﹣混合液中的三種陽離子逐一除去.步驟如下(所加試劑均過量):
步驟一:混合液中加入試劑A,過濾得到沉淀1和濾液1;
步驟::濾液1中加入試劑B,過濾得到沉淀2和濾液2;
步驟三:濾液2中加入試劑C,過濾得到沉淀3和濾液3.
(1)同學們確認試劑A是NaCl溶液,寫出步驟一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三種沉淀中,能溶于稀鹽酸的是 (填物質名稱或化學式).
(3)濾液3中,除NaNO3外還含有的鹽是 .
物質除雜或凈化的探究;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 |
專題: | 壓軸實驗題;物質的分離、除雜、提純與共存問題. |
分析: | 將三種離子逐一沉淀并分離,即加入一種試劑只能生成一種沉淀,需要考慮每次所加入的試劑只能與溶液中的一種離子反應形成沉淀. |
解答: | 解: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種試劑,將含有Cu2+、Ba2+、Ag+和NO3﹣混合液中的三種陽離子逐一除去,氯化鈉只能與溶液中Ag+形成氯化銀沉淀,然后加入的氫氧化鈉只與溶液中Cu2+形成氫氧化銅沉淀,最后加入的硫酸沉淀溶液中的Ba2+形成硫酸鋇沉淀,滿足將三種離子逐一沉淀. (1)同學們確認試劑A是NaCl溶液,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Cl+AgNO3=NaNO3+AgCl↓. (2)步驟一、二、三得到的沉淀分別是氯化銀、氫氧化銅、硫酸鋇,能溶于稀鹽酸的是氫氧化銅. (3)步驟三:濾液2中加入試劑C,Cu2+、Ba2+、Ag+已分別生成了沉淀,此時濾液中含有的離子有H+、Na+、Cl﹣、NO3﹣、SO42﹣,則濾液3中,除NaNO3外還含有的鹽是NaCl、Na2SO4. 故答案為:(1)NaCl+AgNO3=NaNO3+AgCl↓;(2)氫氧化銅或Cu(OH)2;(3)NaCl、Na2SO4. |
點評: | 本題考查物質的分離提純實驗方案的設計,解題時要注意題目逐一沉淀的要求,熟練掌握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正確解答本題的前提;注意使離子逐一沉淀應先加入NaCl,不能先加入NaOH或硫酸,否則不能達到逐一沉淀的目的.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代化學工業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利用淀粉、纖維素等可再生資源合成多種化工產品。
(1)以淀粉為原料可制取香料乙酸乙酯,生產流程為
①部分鏈狀葡萄糖分子在水溶液中通過分子內加成反應,以六元環或五元環的形式存在,其中六元環的結構為
,則葡萄糖在水溶液存在的五元環結構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1 000 kg含(C6H10O5)n 90%的淀粉(雜質不參與反應)為原料制取乙酸乙酯。生產中,淀粉的水解率為90%,乙醇的產率為85%,酯化反應中乙醇、乙酸的轉化率均為90%。生產中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質量為________kg。
(2)纖維素的結構可表示為[(C6H7O2)(OH)3]n。10.00 g脫脂棉花(纖維素含量為100%)與乙酸、乙酸酐[(CH3CO)2O]的混合物在一定條件下發生酯化反應,可制得15.19 g醋酸纖維(纖維素乙酸酯)。請推斷該醋酸纖維的結構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對一瓶失去標簽的溶液進行鑒定,并測定其溶質的質量分數,他進行了如下實驗:
(1)取少量該溶液,倒入一潔凈的試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出現白色沉淀,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原溶液中含有 離子;
(2)從試劑瓶中取5克溶液,倒入一潔凈的燒杯里,加入0.5毫升的稀硝酸,然后用滴管滴入AgNO3溶液,出現白色沉淀.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原溶液是 溶液,繼續滴加AgNO3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為止;
(3)將(2)中得到的液體用玻璃棒引流進行過濾,在此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將(3)中得到的沉淀物取出充分干燥后稱量其質量為0.1克,若沉淀的相對分子質量為n,原溶液中溶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則原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
(5)在上述實驗中,有一處錯誤操作是 .這一錯誤操作對所測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影響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 A. | 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滴入酚酞試液后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 |
| B. | 鋅和銅均是金屬,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則銅也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 |
| C. | 某氣體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該氣體一定不含氧氣 |
| D. | 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不同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綠色化學”要求從根本上清除污染.它包括“原料的綠色化”、“化學反應的綠色化”、“產物的綠色化”等內容.其中“化學反應的綠色化”要求原料物質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轉入期望的產品中.下列符合“化學反應的綠色化”的是( )
| A. | 以氧化鎂為原料制取MgCl2 |
| B. |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 |
| C. | 工業上生成乙醛:2C2H4+O2 |
| D. | 煤、石油和天然氣因為含碳,過度使用會加劇溫室效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紅色固體,這些紅色固體是什么物質?某科學興趣小組查閱資料得知,反應溫度不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產物可能是Cu或Cu2O,Cu和Cu2O均為不溶于水的紅色固體,但氧化亞銅能與稀硫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u2O+H2SO4═CuSO4+Cu+H2O
為探究反應后的紅色固體中含有什么物質?他們提出了以下假設:
假設一:紅色固體只有Cu
假設二:紅色固體只有Cu2O
假設三:紅色固體中有Cu和Cu2O
請回答有關問題:
(1)取少量紅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無明顯現象,則假設 成立;若看到溶液變成藍色,且仍有紅色固體,則能否支持假設三? (選填“能”或“不能”)
(2)現將3克紅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應后的溶液過濾,稱得烘干后的濾渣質量為1.4克,則原紅色固體中含有什么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實驗室中用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制取CO2氣體,此CO2氣體中常含有水蒸氣和氯化氫氣體若要除去這兩種氣體雜質,可將生成的氣體通過甲、乙兩個洗氣瓶,通過導管的正確順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 Na2CO3的水溶液呈堿性,在一燒杯中盛有20.4g Na2CO3和NaCl 組成的固體混合物。向其中逐漸滴加溶質質分數為10%的稀鹽酸。放出氣體的總質量與所滴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曲線如下圖所示,請根據題意回答問題:
(1)當滴加稀鹽酸至圖中B點時,燒杯中溶液的pH ▲ 7(填>、=、<)。
(2)原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
(3)當滴加稀鹽酸至圖中A點時,燒杯中為不飽和溶液,通過計算求出其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構成物質粒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原子能直接構成物質,離子不能直接構成物質
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原子中一定含有質子、中子、電子三種粒子
D.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