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富含淀粉、蛋白質、維生素、鉀、鐵、鈣、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
其中的鉀、鐵、鈣、硒指的是
A.單質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年2月21日中午,西安北郊中心幼兒園的136名兒童在吃完午飯后,出現嘔吐、腹瀉等不良癥狀,事發后,這些兒童立即被分別送往附近的五家醫院進行搶救,檢查結果是食用了工業用鹽而中毒。
專家提醒:購買食用鹽時應選擇正規商家購買,注意食用鹽的感官質量及包裝標識,要選擇外觀質白呈細沙狀的食鹽,標識清晰,完整記錄成分、含量、廠名、廠址等信息,同時要索取購貨憑證。提高對有毒物質的防范意識,嚴禁將工業用鹽代替食用鹽使用,嚴禁將二者混放。包裝或存放亞硝酸鹽的容器應有醒目標志。禁止在肉制品加工中過量使用亞硝酸鹽。不吃腐爛變質的蔬菜或變質的腌菜。不喝苦井水,不用苦井水煮飯、和面。
聽到這一消息后,小明很想知道自己身邊是否有這種危險“食鹽”。于是小明找來一包無商標、無生產廠家和無生產日期的食鹽,決定對這包食鹽的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這包食鹽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工業用鹽的主要成分是亞硝酸鈉(NaNO2),它是一種白色固體,外觀和味道與食鹽很相似。亞硝酸鈉溶液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一種淡黃色沉淀亞硝酸銀(AgNO2),亞硝酸銀能被稀硝酸溶解。
[實驗設計]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取5 g食鹽樣品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適量硝酸銀溶液,觀察現象 |
| 既有氯化鈉又有亞硝酸鈉 |
②然后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繼續觀察現象 |
|
[反思與交流](1)一般來說,人體每天需要食鹽5 g,上述實驗中滴加足量稀硝酸后仍有11.48 g白色沉淀未溶,請寫出產生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一般而言,人體只要攝入0.2~0.5 g的亞硝酸鹽,就會引起中毒;攝入3 g亞硝酸鹽,就可致人死亡。通過計算分析,若食用5 g這種食鹽 (填“能”或“不能”)發生中毒。
(2)為防止工業用鹽中毒,你認為在購買、存放、食用食鹽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寫出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夏日里想隨時喝到涼爽的飲料,可以自制化學"冰箱",即把一種化學試劑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溫小環境。這種試劑可以是下列物質中的( )
A.食鹽 B. 蔗糖 C. 硝酸銨 D.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圖象與對應的敘述相符合的是( ▲ )
A.等質量的鐵片、鋁片分別與足量且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反應
B.向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向pH=13的氫氧化鈉溶液中不斷加水稀釋
D.化學反應中,原子總數隨時間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紅棗中含有豐富的VC和糖類,常食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有補血養氣安神等良好功效,紅棗包裝中常使用一種袋裝防腐劑,品名為“504雙吸劑”,其標簽如下圖所示。某化學興趣小組對一包久置的“504雙吸劑”固體
樣品產生濃厚的興趣,
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久置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鐵與氯化鐵溶液在常溫下發生反應生成氯化亞鐵。
【作出猜想】久置固體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實驗探究】
甲同學的方案: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 ▲ 。 | 固體逐漸消失,有大量無色氣體產生,得到淺綠色溶液。 | 固體中一定含有 ▲ , 一定不含Fe2O3。 |
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結論,理由是 ▲ ,
他設計如下實驗方案繼續驗證。
(1)②中固體溶解時放出大量熱,由此可以判斷固體中一定含有 ▲ 。
(2)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
乙同學對濾渣B又進行探究。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并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 固體逐漸消失,溶液由無色變 ▲ 色、澄清石灰水變 ▲ | 固體中一定含有 CaCO3和Fe2O3。 |
【反思與評價】
甲、乙兩同學經過討論后,完善實驗方案最終確定該久置固體的成分是Fe、Fe2O3、CaO、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方案 |
A |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 先加足量水,然后過濾 |
B | 除去CO2中少量HCl氣體 | 先通過NaOH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
C | 鑒別棉線和羊毛線 | 點燃,聞產生的氣味,觀察生成的灰燼 |
D | 鑒別稀鹽 | 滴加酚酞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選項 | 括號內為雜質 | 方 法 |
A | CO2(HCl氣體) | 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 |
B | KCl (KClO3) | 加入少量MnO2加熱 |
C | NaCl(Na2CO3) | 加入足量的鹽酸后蒸干 |
D | Fe(Cu) | 加入足量的稀H2SO4后過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