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小蘇打焙制糕點 B.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
C.用灼燒法鑒別棉線與羊毛 D.胃酸過多的病人應多食用食醋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牡丹江市2018屆中考牡丹江管理局北斗星協會一模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洗滌在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滌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
A. 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 用洗潔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 用酒精洗去試管中的碘 D. 用稀鹽酸洗去鐵制品表面的鐵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山東省臨沂市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2003年6月,西安北郊古墓中出土一青銅錘(一種酒具),表面附有綠色固體物質,打開蓋子酒香撲鼻,內盛有26kg青綠色液體.專家認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漢美酒”.這是我國考古界、釀酒界的一個重大發現.如果讓你對出土的“西漢美酒”進行探究,你想探究的一個問題是: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山東省臨沂市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僅僅根據化學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不能獲得的信息是
A. 反應進行得非常快 B. 生成的CO2是氣態的
C. 反應在常溫下可以進行 D. 反應物是Na2CO3和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臨沂市2017-2018學年下學期九年級化學月考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同學們在實驗室用塊狀大理石和5%的稀鹽酸反應制取CO2,觀察不到氣泡產生時,發現固體還有剩余,對此進行探究(雜質不溶水且不與酸反應)。
【提出問題】不再產生氣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設】猜想一:鹽酸己經完全反應 猜想二:剩余固體中無碳酸鈣
猜想三:生成物或雜質附著在大理石表面,阻礙反應繼續進行
【實扮探究一】反應后溶液中是否有鹽酸。
(1)小亮取上述反應后的溶液,測得溶液pH=2,說明溶液顯_____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結論。
(2)小慧認為此結論不夠嚴謹,還應考慮生成物對溶液酸堿度的影響,補充了如夏實驗。
①取潔凈的燒杯,另配制______溶液,測得溶滾pH=7。
②取潔凈的試管,加入適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續通入CO2,發現溶液變為____色。但小亮認為實驗②不能說明CO2對溶液酸堿度的影響,他重新改進了實驗。
③另取潔凈的試管,加入適量水,持續通入CO2至飽和,測得溶液pH=5.6。
由以上實驗可知,該反應的生成物對溶液酸堿度影響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應后的溶液中有鹽酸。
【實驗探究二】剩余固體中是否有碳酸鈣。
小亮先振蕩反應容器,使剩余固體和液體充分接觸,觀察到仍無氣泡產生。再向容器中滴加
少量5%的稀鹽酸,又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不再產生氣泡,仍有固體剩余。產生氣泡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由以上實驗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結論】
根據以上實驗探究,可得出影晌反應是否進行的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應太慢,無法觀察到氣泡產生。她設計了如下對比實驗:取出【實驗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時間后,測得pH為X,同時測得【實驗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溶液的pH為Y,若______Y(填“>”“=”“<”),則她的猜想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臨沂市2017-2018學年下學期九年級化學月考試卷 題型:單選題
類比推理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有重要意義。下列類比推理正確的是
A.NaOH和KOH都是強堿,兩者都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藍色沉淀
B.N2和O2都是非金屬單質,兩者的化學性質都非常活潑
C.鹽酸和硫酸都是強酸,兩者都易揮發
D.CaO和Fe2O3都是金屬氧化物,兩者都能與水反應生成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清遠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10分)學校化學小組的同學為了測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一定質量的石灰石放在燒杯中,將120g稀鹽酸分若干次加入燒杯中(石灰石中的雜質不與鹽酸反應,也不與水反應),反應過程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x表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y表示燒杯中余下物質的總質量/g)。請回答下列問題:
(1)石灰石與稀鹽酸的質量比為 時,恰好完全反應;反應中共產生了CO2 g。
(2)該石灰石中CaCO3的質量分數是 。
(3)通過計算求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清遠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金剛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B.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滅火
C. 二氧化碳可作為大棚種植農作物的氣體肥料 D. 用聞氣味的方法能夠區別CO2和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北保定十七中學2018中考第一次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事實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A. 通過氣味辨別氮氣和氨氣——分子是運動的,不同分子的性質不同
B. 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壓強增大,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
C. 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狀態變化,分子大小隨之變化
D. 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大
C 【解析】氮氣無色無味,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故A答案正確;增大壓強可以使得氣體分子之間的間隙變小,故B答案正確;分子本身的大小是分子本身的屬性,不隨外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故C答案錯誤;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故D答案正確。下列有關水的知識中,正確的說法是( )
A.水是一種最常見的溶劑,水不能稱作為自然資源。空氣才是自然資源。
B.常用的硬水軟化的方法,蒸餾和煮沸都是物理變化。
C.電解水時生成的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為2 : 1
D.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
查看答案對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B. 氫氧化鈉的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
C.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冒出大量的白煙 D. 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查看答案下列詩句描述的自然現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質變化的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A. “春風又綠江南岸”--包含了化學變化
B. “日照香爐生紫煙”--包含了化學變化
C. “北風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變化
D.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前者包含了化學變化,后者包含了物理變化
查看答案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呢?請你參與探究。
【提出假設】
假設 1: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比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少。
假設 2: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比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少
假設 3:_____。
【設計實驗】
現請你完成以下實驗方案: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結論 | |
假設 1 | 在盛有空氣的集氣瓶和盛 有人體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分別_____。 | 盛有空氣的集氣瓶空氣中 _____;盛有人體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_____。 | 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比人體呼出的氣體中_____ |
假設 2 | _____ | _____ | 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比人體 呼出的氣體中_____ |
假設 3 | _____ | _____ | 空氣中_____的含量比人體呼出的氣體中_____ |
【實驗小結】通過以上探究,我們知道了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氧氣、水蒸氣等氣體的含量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