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氧氣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
B. 魚、蝦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氣極易溶于水
C. 工業上分離液態空氣法制取氧氣,是化學變化
D. 夏天食物腐爛與氧氣無關
A 【解析】A. 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條件下反應生成葡萄糖和氧氣,固液氧氣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正確; B、氧氣難溶于水,錯誤; C、工業上分離液態空氣法制取氧氣,沒有新物質的生成,是物理變化,錯誤; D、夏天食物腐爛是由于食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了緩慢氧化,與氧氣有關,錯誤。故選A。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丁蜀學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活性炭凈水 B. 海水曬鹽 C. 食物腐敗 D. 鐵水鑄成鍋
C 【解析】A、活性炭凈水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海水曬鹽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食物腐敗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鐵水鑄成鍋是鐵的凝固過程,只是狀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第四教育集團2018年春學期化學月考模擬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石蠟熔化 B.汽油揮發
C.濕衣晾干 D.木柴燃燒
D 【解析】A.石蠟熔化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B.汽油揮發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C.濕衣晾干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D.木柴燃燒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2018屆九年級中考科目分科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做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的實驗后,對反應后廢液中溶質的成分產生了興趣并進行了以下探究:
(l)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
(2)【提出問題】廢液中的溶質含有哪些物質?
【猜想與假設】 猜想I:廢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鈣;猜想Ⅱ:廢液中的溶質有________。
【進行實驗】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少量反應后的廢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至過量 | 只有________ | 猜想I 正確 |
先______后________ | 猜想Ⅱ正確 |
【反思拓展】如果猜想Ⅱ正確,要使廢液中的溶質只含有氯化鈣,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加入過量的_________。
(l)CaCO3+ 2HCl = CaC12+ H2O+ CO2↑ (2)【猜想與假設】 猜想Ⅱ:氯化鈣和氯化氫或CaCl2和HCl; 【進行實驗】① 沉淀產生② 產生氣泡③ 產生沉淀 【反思拓展】碳酸鈣或CaCO3 【解析】(l)實驗室常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CaCO3+ 2HCl = CaC12+ H2O+ CO2↑(2)【猜想與假設】 鹽酸過...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2018屆九年級中考科目分科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過程中不會出現溶液顏色變化的是
A. 食醋滴入石蕊溶液
B. 活性炭加入到滴有紅墨水的水中,振蕩
C. 二氧化碳通入燒堿溶液
D. 氧化銅加入到稀硫酸,微熱
C 【解析】A、石蕊遇酸會變紅,錯誤; 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使滴有紅墨水的水變為無色,錯誤; C、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物明顯現象,正確; D、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溶液變為藍色的,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2018屆九年級中考科目分科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用膠頭滴管取用少量液體時,膠頭滴管要垂直懸空,錯誤; B、用天平稱量固體的質量時,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錯誤; C、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是將導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試管,水中如有氣泡冒出,則氣密性良好,正確; D、用試管給液體加熱,試管中的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靖江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獨立作業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AgNO3、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根據上述現象,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 濾液中可能有AgNO3、Cu(NO3)2
B. 濾渣中一定有Zn
C. 濾液中一定有Fe(NO3)2、Cu (NO3)2
D. 濾渣中一定有Ag、Cu、Fe
D 【解析】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出的固體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此現象說明Fe過量沒有反應完,所以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換生成Cu、Ag和Fe(NO3)2溶液。則:A、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鐵過量,濾液中一定沒有AgNO3、Cu(NO3)2,錯誤;B、鐵的活動性比鋅弱,不會置換出硝酸鋅中的鋅,錯誤;C、鐵會與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安師大教育集團2018屆九年級五校3月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科學的核心是研究,科學課程通過科學探究的方式,讓我們親歷科學活動,體現科學的發現過程和方法。
(Ⅰ)已知:二氧化碳氣體既不溶于飽和NaHCO3溶液也不與NaHCO3反應;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某學生欲用濃鹽酸與大理石反應制取干燥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實驗室提供了下列裝置和藥品。請回答相關問題:
(1)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反應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裝置A、B都可作發生裝置,其中可控制反應進行的是________(填裝置序號)。
(4)兩個凈化裝置相連接時,其儀器接口順序應為______接______(填接口序號)。
(5)若用裝置E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則氣體應從______(填接口序號)進入。
(Ⅱ)下面是初三某班學生探究鐵生銹實驗不斷完善優化的過程。
(1)優化實驗時將Ⅰ中自來水換為蒸餾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優化實驗時增加Ⅳ是為證明鐵生銹與空氣中的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有關。
(3)實驗Ⅴ在軟塑料瓶中完成的,一周后可觀察到鐵釘生銹,_____________,同時鐵釘靠近水邊附近部分銹蝕得厲害。由此可知:鐵生銹實際是鐵與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共同作用的結果。
(4)實驗Ⅵ還可用來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實驗名稱)。
長頸漏斗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A d a e 排除水中溶有的氧氣、消毒劑等物質的干擾 O2 塑料瓶變癟 O2、H2O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解析】(Ⅰ)(1)儀器①是長頸漏斗。(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裝置A中有一個止水夾,當關閉止水夾時,錐形瓶內壓強...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成都高新東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校化學小組在利用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探究酸堿中和反應時,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測得燒杯中溶液pH的變化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圖中c點所示溶液呈堿性
B. 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2SO4和H2SO4
C. 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燒杯中
D. 由a點到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
D 【解析】試題分析∶由題中信息知,A.圖中c點所示溶液呈酸性。故A錯誤。B.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2SO4和NaOH.故B錯誤。C.該實驗是將硫酸逐滴滴入到盛有的氫氧化鈉溶液燒杯中。故C錯誤。D.由a點到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故D正確。 考點∶考查硫酸和氫氧化鈉中和反應溶液pH的變化圖像。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